《师说》注释和全文翻译
唐·韩愈
古之学者①必有师。师者,所以②传道③受④ 业⑤解惑也⑥。人非生而知之者⑦,孰⑧能无惑?惑 而⑨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⑩吾前,其 闻道(11)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12);生乎吾后,其闻 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13)庸(14) 知(15)其(16)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17)无(18)贵无贱,无 长无少,道之所存(19),师之所存也。
嗟乎(20)!师道(21)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 难矣! 古之圣人,其(22)出(23)人也远(24)矣,犹且(25)从师 而问焉(26);今之众人,其下(27)圣人也亦远矣,而耻(28)学 于(29)师。是故(30)圣益圣(31),愚益愚(32);圣人之所以为 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33)皆出于此乎! 爱其(34)子, 择师而教之;于其身(35)也,则(36)耻师焉,惑(37)矣! 彼(38) 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39)者,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0),或师焉, 或(41)不(42)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43)乐 师(44)百工(45)之人,不耻相师(46);士大夫(47)之族(48),曰(49)师 曰弟子云者(50),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 彼年相若也,道相似(51)也。位卑则足羞,官盛(52)则近 谀(53)。”呜呼(54)!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 工之人,君子(55)不齿(56)。今其智乃(57)反不能及,其(58) 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59)。孔子师郯子(60)、苌弘(61)、师襄(62)、 老聃(63)。郯子之徒(64),其贤(65)不及孔子。孔子曰:“三 人行,则必有我师(6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 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67)有专攻(68),如是(69) 而已。
李氏子蟠(70),年十七,好古文,六艺(71)经(72)传(73), 皆通(74)习之,不拘于时(75),学于余。余嘉(76)其能行古 道(77),作师说以贻(78)之。
【注释】①学者:求学的人。
②所以:用来……的。
③道:指儒家学说。
④受:通“授”,传授,讲授。
⑤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
⑥“……者,……也”:表示判断。
⑦人非生而知之者:语本论语·季氏:“子曰:‘生而知之者,上 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 这样。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而,承接连词,就。
⑧孰:疑问代词,相当于“谁”。
⑨而:转折连词,却。
⑩乎:相当于“于”。
(11)闻道:语本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闻,听 见,引申为懂得,知道。
(12)师之: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之为师,即把他当作老师。
(13)夫:发语词。
(14)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
(15)知:管,过问。
(16)其:他,代指老师。
(17)是故:所以,因此。
(18)无:无论,不分。
(19)所存:名词性短语,相当于“存在的地方”。
(20)嗟乎:感叹词,相当于“唉”。
(21)师道:从师的传统,即上文所说的“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传 统,风尚。
(22)其:指古之圣人。
(23)出:超出。
(24)远:差距很大。
(25)犹且:尚且,还。
(26)焉:相当于“之”,指代“道”。
(27)下:低于。
(28)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29)于:介词,向。
(30)是故:因此。
(31)圣:两个“圣”,前者指“圣人”,名词;后者为“圣明”,形容词。
(32)愚:前者是“蠢人”,后者指“愚昧”。
(33)其:表估量、推测语气副词,大概,可能。
(34)其:指代“众人”,他们。
(35)身:自己。
(36)则:有转折之意,却。
(37)惑:糊涂。
(38)彼:那些。
(39)句读(dòu):也叫句逗。古代称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需 停顿处为读(逗),句号为圈,逗号为点。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 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逗的教学。
(4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均为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句读”,“不解 惑”。“之”为前置标志。
(41)“或……,或……”:译为“有的……,有的……”。
(42)不:通“否”。
(43)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 的人,连称为巫医。逸周书·大聚有关于“巫医”的记载。论语· 季氏:“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视为一种低下的职业。
(44)乐师:以歌唱、奏乐为职业的人。
(45)百工:泛指手工业者。
(46)相师:互相学习,互相拜师。
(47)士大夫:主要指官僚阶层,亦指某些读书人。
(48)之族:之类,这一类。族,类。
(49)曰:称呼。
(50)云者:有“如此如此”之意。
(51)相若、相似:相像,差不多的意思。
(52)盛:高。
(53)谀(yú):奉承,谄媚。
(54)呜呼:叹词,唉,啊。
(55)君子:古代“君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 高的人。这里用前一种意思,相当于士大夫。
(56)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齿,原指年龄,也引申为并列、 排列。幼马每年生一齿,故以齿计马岁数,也以指人的年龄。古人常 依年龄长少相互排列次序。本句反映封建阶级的传统偏见。
(57)乃:竟然。
(58)其:这,代词。
(59)圣人无常师: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 常师之有?’”夫子,老师,指孔子。子贡说他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 一定的老师呢?
(60)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 过少皞(hào)氏(传说中古代帝王)时代的官职名称。
(61)苌(cháng)弘:东周敬王时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
(62)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师, 乐师。
(63)老聃(dān):即老子,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向他请教礼仪。
(64)之徒:这些人。
(65)贤:指个人的品德才能。
(66)“三人行”句:语本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泛指多数。
(67)术业:技能,学业。
(68)专攻:专门研究。
(69)是:指示代词,此。
(70)李氏子蟠:李蟠(pán),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进士,韩愈的 弟子。
(71)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 家经典。
(72)经:“六经”本文。
(73)传(zhuàn):注解经典的著作。
(74)通:普遍。
(75)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76)嘉:赞许。
(77)古道:指古人从师之道。
(78)贻(yí):赠送。
【译文】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所谓老师,就是传授道理、授予专 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够没 有疑难问题呢?有疑难问题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 便终究不会解决了。出生在我前面的,如果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 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 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出 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 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 龄是大还是小,道理在哪里,老师也就在哪里。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想要人没有疑惑难 啊!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 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 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 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原因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 那些孩 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分逗的,不是我所说的 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 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 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 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 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 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 古代 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 巫 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 而赶不上这些人,这可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 子这些人,他们的品德才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 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 一定比学生强。懂得的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 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注全都学 了,不被时俗拘束,来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的从师之道,写 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字数:3951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446-451页.
-
李贺诗《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首诗以梦为名,抒写作者想象遨游月宫天界和从天上俯瞰人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摘要: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长长地叹息,禁不住要洒落眼泪,哀怜着自己,生涯是多么的艰难!沉痛地写出了诗人自己屡遭群小嫉妒、陷害而又得不到君王明察理解的极度哀痛之情。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语
-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出处】唐王维《终南山》。 【译注】太乙峰高耸入云,好象近接天帝的都 城。终南山的余脉连绵不断,一直延伸到海边。近天都、接海 隅是艺术的夸张,突出了终南山之高大、绵远
-
死后我梦见自己死在道路上。这是哪里,我怎么到这里来,怎么死的,这些事我全不明白。总之,待到我自己知道已经死掉的时候,就已经死在那里
-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出处】唐杜甫《 九日蓝田崔氏庄 》 【意思】人老了,又面对悲凉的秋色,看来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今日时逢重阳节,我的兴致来了,
-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 ① 。 大夫种乃献谋曰 ② : “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 ③ 。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 ④ ,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⑤ ,胜未
-
上之回李白【原文】三十六离宫[1],楼台与天通。阁道[2]步行月,美人愁烟空。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3]。万乘出
-
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宁知赵飞燕,夺宠恨无穷。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一朝不得意,世事徒为空。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肠断弦亦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瓷婚古诗词,内容包括致瓷婚祝福诗词,关于瓷的古诗文名句,有关瓷的古诗词。【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 夜夜挂长钩,朝朝望楚楼。可怜孤月夜,沧照客心愁。 圣水出温泉,新阳万里传。常居安乐国,多报未来缘。 日日思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