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陶《黄牛峡》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张问陶黄牛峡
张问陶
好奇须过古巴东,千山千水貌不同。
看到黄牛三峡尽,可怜丘壑满胸中。
绝句,是古代诗歌近体诗中最为简练的体裁,无论五言、七言,短短二十余字。要在这有限的字数中,刻画出一个丰满的形象或意境,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确实堪称是一项巧妙的艺术。这正像摄影一样,摄影者除了必须有的摄影知识如光线、距离外,还应该选择最好的角度,才能在照片上反映出被摄对象的特色,使之成为艺术品。
这首 黄牛峡诗的作者,是画家,因此对山水风景别有会心处。诗人在诗中一字不涉黄牛峡的风物,处处用烘托,全诗既像着题又像不着题,但读来不仅黄牛峡的风景,连整个三峡的雄伟奇丽的山水,都令人觉得宛然在目,真所谓咫尺千里,见出诗人的刻画手段。
黄牛峡在三峡的西陵峡中,其地理沿革、山水状态,在传为诸葛亮的黄陵庙记和宋欧阳修的 黄牛峡祠等诗文中已有详细介绍,兹不赘。诗人这次旅途,是从瞿塘峡下西陵峡,在到达黄牛峡时,已饱览了瞿塘峡的雄伟险峻,巫峡的秀丽奇幻,这些景色,是他处所不能获见的,所以说“好奇须过古巴东,千山千水貌不同”。“巴东”,巴国的东部。华阳国志 ·巴志:“ (周) 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至汉中,南极黔涪。”瞿塘峡口即在鱼复城 (今名白帝城)。
诗人入瞿塘峡后,因峡中山山水水,状貌各个不同,络绎不绝,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给。所以当他见到黄牛峡又别具一格的山水风景时,不由得发出至矣尽矣,蔑以加矣的慨叹。这正如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观周乐,在听到 大夏后,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一样,是对黄牛峡的高度赞美。当然“看到黄牛三峡尽”,也有船到黄牛峡时,三峡已将到尽头的意思,这样,这句诗就成了对整个三峡的赞美。但如从诗的最后一句考察,应以前一解为是。
末句写诗人的感受,以为看过三峡特别是黄牛峡以后,可爱的深山幽谷的风景,已积满胸中,也就是随时可以用诗笔或画笔挥洒而出了。“可怜”,这里有可爱惜义。宋黄庭坚诗有“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之句,“丘壑满胸中”,自是诗人化用黄庭坚诗意。
-
平公今诗伯,秀发吾所羡。奉使三峡中,长啸得石研。巨璞禹凿馀,异状君独见。其滑乃波涛,其光或雷电。联坳各尽墨,多水递隐现。挥洒容数人,十手可对面。比公头上冠,贞质未为贱。当公赋佳句,况得终清宴。公含起草
-
无嗟千里远,亦是宰王畿。策马雨中去,逢人关外希邑传榆石在,路绕晋山微。别思方萧索,新秋一叶飞。
-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诗鉴赏 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
-
闲来对镜自思量,年貌衰残分所当。白发万茎何所怪,丹砂一粒不曾尝。眼昏久被书料理,肺渴多因酒损伤。今日逢师虽已晚,枕中治老有何方?
-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保烟光保栖鸦归後,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
晦叔坟荒草已陈,梦得墓湿土犹新。微之捐馆将一纪,杓直归丘二十春。城中虽有故第宅,庭芜园废生荆榛。箧中亦有旧书札,纸穿字蠹成灰尘。平生定交取人窄,屈指相知唯五人。四人先去我在后,一枝蒲柳衰残身。岂无晚岁
-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出处】唐杜甫《 漫成一首 》 【意思】水天一色,月影近人如隔咫尺。风灯夜照,时属三更,夜色更浓。 鹭宿沙滩,群聚静卧。鱼跃船
-
触摸兰花的夜栽了两盆最普通的兰花,年前年后满盆绿,葳蕤叶茂,花骨朵儿层层叠叠的,花葶伸出很长,因叶条承受不住花苞的重量,都相互缠绕
-
名言: 人生当贵显,每淡布衣交。谁肯居台阁,犹能念草茅。 注释: 贵显: 地位高贵名声显赫。淡: 淡漠。布衣交: 贫贱时候的朋友。布衣: 古时指平民百姓, 因他们都穿布衣。居: 处于。台阁: 古代官署
-
归去不得意,北京关路赊。却投晋山老,愁见汾阳花。翻作灞陵客,怜君丞相家。夜眠旅舍雨,晓辞春城鸦。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为问太原贤主人,春来更有新诗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