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满, 不时御神, 务快其心, 逆于生乐, 起居无节, 故半百而衰也。
注释: 术数: 指气功, 按摩等锻炼养生的手段。主: 越。浆: 饮料。
句意: 上古的人, 他们懂得“道”的, 取法阴阳, 和畅于方药医药, 饮食有节制, 起居有定准, 不妄加劳作, 所以能够形神兼养, 尽终天年, 度过一百岁才去世, 现今的人却不是这样, 把酒当作饮料, 把妄动作为常规, 醉酒时行房事, 因为色欲消竭了他的精血, 因为过度散失了他的真气, 不懂得保持充满精气, 不能及时统摄精神, 追求使自己心快乐, 违背养生的快乐, 起居无节制, 所以半百之年就衰竭了。
西汉黄帝内经· 素问· 上古天真论
-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帕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思想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
-
[唐]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
-
王文治 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 间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 用作为韵文的诗的形式来题咏艺术或评论艺术,或者说,把艺术作为诗歌的专门题材,在唐代杜甫以前并非绝无仅有;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
-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
近代西洋思想自由的进化 罗家伦在真正进化的社会里,人人都应当有自由发展的机会,自然人人都应当有思想的自由。…
-
汉宣帝地节四年子首匿父母等勿坐诏 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
-
[清]谭嗣同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
回中峰火入。塞上追兵起。此时边朔寒。登陇思君子。东顾望汉京。南山云雾里。赤螭媚其彩。婉娈苍梧泉。昔者琅琊子。躬耕亦慨然。美人岂遐旷。之子乃前贤。良辰在何许。白日屡颓迁。道心固微密。神用无留连。舒可弥宇
-
吾生也晚。据说,春秋战国时代有过“百家争鸣”的盛况。我猜想,那应该不是一个上百人争抢话筒比谁的嗓门儿更高的场面。所谓“争鸣”,应该
-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出处】唐.邱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 》 【意思】 草色刚受过一场雨的清洗, 松声传入打破了晚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