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登衡岳祝融峰(其一)·[清]谭嗣同》原文与赏析
[清]谭嗣同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这首诗写于1891年。诗人写道:“(光绪)十七年秋,归湖南,抵长沙,游衡岳,冬返。”(三十自纪)可见,诗人的衡岳之游是在晚秋季节的某天。祝融峰在湖南衡山县西北,是衡岳的主峰。相传祝融是颛顼的后代,做过帝喾高阳氏的火官,其功绩是“以火施化”,被后人尊为火神。他死后,葬在“衡山之阳”,因此衡山的主峰也就以他命名。
开篇两句,诗人从凌空着墨,高处写起,从“四顾乃无峰”中,可以想见衡岳祝融峰之高了: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杜甫登临可谓高矣,然而他毕竟还能见到“众山小”,而谭氏竟是“四顾乃无峰”。由于诗人登临之高,群山潜没,所以方有“浮云度”。谭氏在祝融峰之巅,独立绝顶,四顾苍茫,只见乱云飞度,云气扑面,好像是时时刻刻在涤除着胸中的积愤忧思,诗人襟怀高洁、神清气爽之态跃然纸上!倘不登高,岂能见到如此奇绝胜景,获得如此愉悦豪情!
诗的五、六两句,写出了清晨星稀至“尽没”以至一轮红日跃然升起的过程,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美感享受。
最后两句,可谓是这首诗凝聚哲理之所在。“半勺洞庭水”,侧面写祝融峰的高峻。“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洞庭湖,此时在诗人的眼下,只是“半勺水”,以此烘托登临之高,景象奇绝!由此我们联想到:人们要高瞻远瞩,穷尽万物,必须要立足点高,才能一览无遗。推而广之,一个人必须要有远大理想,如果目光短浅,作井底之蛙,所见者少,所取得者必寡,如是断无前途,欲要“起龙”更是梦想!“起龙”典出吴越备史,原意是唤起睡龙行云布雨,后来引申为下雨。谭氏在这里运用这个典故,寓以深刻的政治内容,激发当时的人们奋起斗争,投身于历史性的变革,寄寓了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受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所以,这首诗既是记游诗,也是政治诗和哲理诗。
-
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管子·形势解》 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易传·乾》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易传·乾》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论语·述而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年级上册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古诗,一年级所有古诗,一年级上下册古诗。咏鹅 唐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像天歌。 白毛俘绿水, 红掌拨清波。 悯农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
-
这是一首追怀往事的词作。作者与情人别后,于往昔难以忘怀。感物伤怀,相思无限,此种情境,入得词来,清澈凄婉,令人怅然不已,如亲历此情境。词的上片,倒叙手法,描述了当时相见的情景。开首“萼绿华身,小桃花扇,安石榴裙。”三句,描写昔人情人的美丽
-
【3375】硬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蔡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1 1万字,2014年1月第1版,39元)△共10章:三十年仁政乃成;发展是硬道理;
-
梦早西堂射圃连,兰苕初日露华鲜。晕含画的弦开月,牙算行筹酒满船。镂管思催吟韵剧,妓帘阴薄舞衣翩。当筵独愧探牛炙,俭府芙蓉客尽贤。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男生生日祝福古诗词,内容包括祝福男颜知己生日快乐的古诗词,生日祝福诗词男士,祝贺青年男性生日的古诗(不要藏头诗只要古诗词,诗歌)。宋代李清照《长寿乐·南昌生日》:原文: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看彩衣
-
四块玉·浔阳江 马致远 送客时,秋江令,商女琵琶断肠声。 可知道司马和愁听。 月又明,酒又醒。客乍醒。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他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参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月饼团圆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月饼的诗句,中秋佳节一家人吃月饼团圆的诗句,描写月饼的诗句。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乐。-沈兆褆三材取具油糖面,磊落芳洁堆瓦缸。水溲成模入火炙,铁炉扬炭时铮从。
-
原道[342]原道[342] 【原文】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343]。仁与义为定名[344],道与
-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此诗是作者后期的作品,它大约作于建安二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