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 是谓得道。道者, 圣人行之, 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 从之则治, 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 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句意: 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 所以圣人春夏保养阳气, 秋冬护养阴气, 从此顺从这一根本, 因此与万物沉浮于生长的天地里, 违背了这一根本。就会损害人的根本, 真气, 所以阴阳四时, 是万物的始与终, 是死生的根本, 违背它就会产生灾害, 顺从它就不会产生厉害的疾病, 这叫得道。道, 圣人实践它, 愚人被动地体用它, 顺从阴阳二气就能生长, 违背它就会消亡; 顺从它就安定, 违逆它就暴乱, 不顺从就是违逆, 这叫做内心不顺。所以圣人不是病了之后医治, 而是在未病之前就医治; 不是大乱之后才调治, 而是未乱之前就调治, 指的就是这个道理。病已形成了然后才医治, 紊乱已形成了然后才调治, 譬如渴了才打井, 战斗了才铸造大锤, 不是太晚了吗?
黄帝内经·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
作者: 赵福生
-
参错云石稠,坡陀风涛壮。晚洲适知名,秀色固异状。棹经垂猿把,身在度鸟上。摆浪散帙妨,危沙折花当。羁离暂愉悦,羸老反惆怅。中原未解兵,吾得终疏放。
-
郁郁苍梧海上山,(东海郁州山,云自苍梧浮来。)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市阛。雅志未成空自叹,故人相对若为颜。酒醒却忆儿童事,长恨双凫去莫攀。(陈曾令乡邑。)
-
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马卿犹有壁,渔父自无家。想子今何处,扁舟隐荻花。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楚俗饶辞客,何人最往还。 作品赏析[注释](1)李浣[音“换”]:作者之友。(2
-
唐世碑犹在,高丽鼓半穿。
-
重走红军路:无言我的村庄 (散文) 在此之前,我依然不知道我的村庄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由交错纵横的山脉编制出来。行走在村庄陡峭的小
-
中篇小说。赵树理著。写于1943年10月。小说围绕阎家山改选村政权与实行减租减息的斗争,反映抗战时期山西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阎家山是军阀阎锡山统治下山西农村的缩影,这里贫富营垒分明,封建势力根深
-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
古文·管晏列传 司马迁管仲夷吾者(1),颍上人
-
1、意象宏阔:唐代边塞诗多有从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的特色,本诗也不例外。比如像“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阴山瀚海千万里”、“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等句,都写得气势磅礴。 2、对仗精美:本诗虽是七言歌行体,但其中有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