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韬光养晦”的意思,出处,故事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韬光养晦”的意思,出处,故事

韬: 掩藏的意思。韬光: 即藏匿光彩,把声名和才华掩藏起来。

“韬光”一词始见于东汉·孔融离合作郡姓名字一诗:“玟璇隐曜,美玉韬光。”南朝梁·萧统靖节先生集序里,也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之语。晋书·慕容垂载记中有这样的话:“但时之运未至,故韬光俟奋耳。”由此可见,韬光,意近隐匿声迹、不自炫露的“韬晦”一词。

“养”者,隐也。“晦”者,暗也。养晦: 即隐蔽于暗昧不明之处。

“养晦”一词源于诗经·周颂·酌:“於铄王师,遵养时晦。”宋人朱熹诗集传云:“此亦颂武王之诗。言其初有於铄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皆晦。”后因以“养晦”用作身处乱世、退隐待时之意。旧五代史·李琪传云:“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知时不可为,然犹多岐取进,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静也。”

后人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比喻将自己(锋芒或才能)隐蔽起来,待时奋起。

猜你喜欢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