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诗《无形的存在》鉴赏
黎明带着破碎的目光来临
窗户久久地凝视
此刻转瞬即逝
当闹钟响起……
一个哈欠拖过地板
淹没在洗脸池里
风吹开浴室的窗户
窗帘斜飞……
外面,露珠饮下雾中之光
映出街头小贩无形的叫卖声
那些黑色的大树好似
无声的叫喊,手臂在空中……
(北岛 译)
贡纳尔·埃凯洛夫的这一首诗,共分三节, 每节四行,形式齐整。一节便是一幅极富动感的画面。每一节按照时间的顺序,织就了一条流水线,从黎明来临到晨风吹拂再到晨雾消逝、露珠闪烁。呵,早晨,你好!
诗的每一节画面,都是如同电影中的镜头一样,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组成一幅清新生动的画面。但不仅仅是画面与画面的组接,每一节诗中都有画面和声音的组接。这在电影艺术中是被常用的,并被命名为“声画组接蒙太奇”,你瞧, 无形的存在也用上它了。当黎明来临,窗户凝视着早晨,宁静的早晨,“响起” “闹钟”……; 当“风吹开浴室的窗户/窗帘斜飞……”,地板拖过“一个哈欠”声……; 当雾中之光沉淀于颗颗晶莹的露珠,黑色的大树似“无声的叫喊”, 向空中伸出手臂,衔头传来小贩“无形的叫卖声”……。是无声的画面,但都嵌入了诉诸于读者听觉的活生生的声音!正如匈牙利电影美术家巴拉兹所说的: “一个完全无声的空间……在我们的感觉上永远不会是很具体、很真实的;我们觉得它是没有重量的、非物质的,因为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个视象。只有当声音存在时,我们才能把这种看得见的空间作为一个真实的空间,因为声音给它以深度范围。 ”诗人似乎深谙此道,一组组自然和生活的画面因其声音的存在全都活了,显得更加逼真,画面和声音共同拱就的诗的时空也就更具有立体感。
诗人惯用存在的场景去诱发读者的想象力,挖掘出深深埋藏在诗的时空内的那一个“无形”, 即它背后的意义,或可称为内核。研究此诗的每一节所呈示的场景,便可发现:那响在黎明时的“闹钟”,那淹没在洗脸池里的“哈欠”,那露珠内映出的“叫卖声”这一切的声音,原本都是人使其产生的,是人!是的, 自然、社会、生活,只有有了人,才有了生命,这就是诗人称为的“无形的存在”。
(戴达)
-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诗写得绮丽浓艳,然而又空灵缥渺,“鬼气森森”,极具特色。
-
朝罢人人识郑崇,直声如在履声中。卧闻疏响梧桐雨,独咏微凉殿阁风。谏苑君方续承业,醉乡我欲访无功。陶然一枕谁呼觉,牛蚁新除病后聪。
-
《先秦散文·吕氏春秋·察今》原文鉴赏 上胡不
-
陆游 九月十九柿叶红,闭门学书人笑翁。 世间谁许一钱直,窗底自用十年功。 老蔓缠松饱霜雪,瘦蛟出海拿虚空。 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 陆游这首题为《学书》的七律,开始以第一、二两句,在读者眼前
-
屈原《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 2 ,子慕予兮善窈窕 3 。 乘赤豹兮从文狸 4 ,辛夷车兮结桂旗 5 。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6 。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冬季叶子的诗句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冬天落叶的古诗词,写冬天叶子的诗句,描写冬天叶子的古诗。树叶秋天就落了,一般不等到冬天。关于秋天落叶的古诗词 :李白的《秋风词》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
-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张泌的诗句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这是张泌的诗句。诗句中说到春天的月亮只能为离别的人照亮落花,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离愁别绪。上一句应该是描述春天的月亮照亮离人的情景,下一句可能是继续以离人和落花为主题,细述别离的心情。这些诗句通过形象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打动人心,令人感叹离别之苦。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常忝鲍叔义,所期王佐才。如何守苦节,独此无良媒。离别十年外,飘飖千里来。安知罢官后,惟见柴门开。穷巷隐东郭,高堂咏南陔。篱根长花草,井上生莓苔。伊昔望霄汉,于今倦蒿莱。男儿命未达,且尽手中杯。
-
国学名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出处和解释
【名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语出《老子》八十一章。实在话不漂亮,漂亮话不实在。善良人不巧辩,巧辩者不善良。说明真善美和假恶丑是矛盾对立的。看问题不能看表面,而应抓住实质。信: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