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苏轼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风万壑传。
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 (1075) 春,登临惠山主峰时所作。惠山在今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旧时地方志记载在县西十里。诗题中的钱道人名叫钱潁,字顗弟,长期隐居在惠山,号惠山山人。他是苏轼的老朋友。小龙团是宋代产于建州 (在今福建) 的一种名茶,据宋叶梦得石林燕语载:“建州岁贡大龙凤团茶各十斤,以八饼为斤。仁宗时蔡君谟知建州,始别择茶之精者为小龙团十斤以献。”蔡君谟即宋代著名书法家蔡襄。绝顶,即惠山最高峰三茅峰,峰因古时隐者三茅君而得名。太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在今江苏宜兴、无锡、苏州,浙江湖州、长兴之间,古又称五湖、震泽,具区泽。登惠山绝顶南望可见太湖。
苏轼与宋代诸多著名文学家一样,曾广泛游历。诗的第一句自称“踏遍江南南岸山”,既然已踏遍江南众山,此老的见识可称甚广,然而来到无锡,登了惠山,却忍不住留连难舍,这一定是惠山中有什么特别吸引他的东西,异于他山; 而作者正因踏遍众山,越能见出此山的非凡之处。首先是惠山的情趣高雅,“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作者带来小龙团茶到惠山,用“天下第二泉”的水烹煮品味。小龙团茶本由进贡而出,是天子所用,这里说“天上”,一来道明此茶的来历,二来言其珍贵;“第二泉”,即惠山的天下第二泉,“人间”即是“天下”之意,恰又与“天上”二字极妙地相对。茶与泉皆为世间罕有之物,二美相合,必然彼此益彰,雅趣横生。惠山的又一非凡之处是景象壮丽,惠山象一条长龙一般东西延伸,诗人沿着萦回曲折的石路上至山脊,宛如走在这长龙的背脊上。南望太湖,但见天水连为一片,仿佛太湖的波浪搅得覆盖其上的天也跟着翻动。古人往往以龙虎比方山的气势雄伟,如诸葛亮说石头城“龙盘虎踞”,即是此例。站在惠山实际上见不到太湖的波浪,而只能见到远处水的反光在晃动,而这正显得太湖汪洋澎湃,气象博大。孙登的典故见于晋书,登字公和,共县 (今河南辉县) 人,隐居汲郡北山土窟。好读周易,鼓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嵇康慕名而从之游,三年,所问皆无答,康临别将归,登曰:“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后康为司马昭害。阮籍闻其名而访之,问而不答,唯有笑声。籍对之长啸,复不答。乃辞别下山,行至半岭,忽闻松风回荡,有啸声如凤鸣,响彻天地,即登之啸声。既归,感而作大人先生传。苏轼这首诗的尾联用此典故,可能当时确有松风回荡于山谷间,使诗人有此联想; 但是从全诗来看,这里的孙登乃是指的钱道人,借古代的高人来赞美钱道人的高尚不俗。作者身在此情景之中,与高人相对品茶,顿时感觉到自己仿佛处于阮籍闻孙登长啸的那种精神境界之中。同时,借这一典故,唤起读者对阮籍作品中精神境界的回忆,从而对诗人自己当时的心情产生进一步的理解。
这首诗虽属于游览诗,但并不像大家熟悉的一些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王维、孟浩然等的诗那样对景物作较为详尽的、生动的描绘。在这首诗中,描写景物的只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这两句,且极笼统,读者见不到山水的具体景象,却能感受到山水中蕴藏的灵异气势。如果说诗人在作诗之时有什么创作意图的话,那么他的意图断不是要与读者道家常,向读者详述所见所闻; 而是要让读者感受惠山、太湖的气势,将读者引入他自己感受到的“半岭松风万壑传”的精神境界。
-
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作者
-
琉璃击碎走金丹,无复神光发旧坛。时有世人来舐鼎,欲随鸡犬事刘安。 作品赏析【原题】: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发地得丹鼎,覆以铜盘,承以琉璃盆,盆既破碎,丹亦为人争夺持去,今独盘鼎在耳,二首
-
少小尚奇伟,平生足悲吒。犹嫌子夏儒,肯学樊迟稼。事业窥皋稷,文章蔑曹谢。濯缨起江湖,缀佩杂兰麝。悠悠指长道,去去策高驾。谁为倾国谋,自许连城价。初随计吏贡,屡入泽宫射。虽免十上劳,何能一战霸。人情忌殊
-
人在旅途 人在旅途文 北琪 万水千山走过,百感交集在心,总有一些瞬间,让人一念再念。一、海之韵在我心里,海南是美丽和神奇的象征。美
-
元·王实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 ①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② ?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③ 。柳丝长玉骢 ④ 难系,恨不倩 ⑤ 疏林挂住斜晖 ⑥ 。
-
【出典】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六《晋庐山释慧远》:“及届浔阳,见庐峰清静,足以息心,始住龙泉精舍。此处去水本远,远乃以杖叩地,曰:‘若此中可得栖止,当使朽壤抽泉。’言毕,清流涌出,浚以成溪。”
-
【原题】:盗焚浦江龙德寺经藏与卷轴化为玉诸葛亮公谈禅论佛指真画伪如泥中洗耳恭听泥余窃不取且火之焚物所不坏独经卷不随土木灰烬者理固灼然岂俟多谈因戏为一诗然不可以付寺僧也
-
古文·晋楚鄢陵之战 《左传》晋侯将伐郑。范文
-
唐·韩愈2贞元末3,五坊小儿张捕鸟雀于闾里4,皆为暴横,以取钱物。至有张罗网于门不许
-
伤昔——韦庄昔年曾作五陵游,午夜清歌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下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字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