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信《重别周尚书二首(其一)》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庚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此诗因送周弘正南返而表达其思念故国之情。周尚书名弘正,曾仕梁为左户尚书,后仕陈为都官尚书,于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奉使至北周,于天嘉三年迎回后来为陈宣帝的陈顼。弘正与庾信曾于梁元帝时同任职于江陵,弘正奉使北来,故友相逢,时相酬和,庾前有别周尚书弘正诗,当是周别后未行,重相见后重别而作此诗。
这首表达思念故国之情的作品,着重的在抒发其欲归而不得的情绪。整首诗里,表现出诗人这么一种感觉:南北阻隔,消息断绝,其间距离,简直似无限辽阔,几乎是无由交通的。阳关在汉唐的西陲,而长安是汉唐的都城,庾信这时所在的异地,乃是汉唐故都,距江陵不过数百里之遥,但因处于敌对形势而断绝往来,一下便把长安看作那么荒远的阳关一样,这种极大的夸张,正反映出诗人当时的心理感觉。次句“不见一人归”更是诗人从其当时处境及感情倾向发出的哀鸣。在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周弘正奉使到北周以前,南北两方完全处于封闭状态,消息都不通的,更不谈人士相互往来,所以被拘留在北周的南国人士,还无一人得被放还。古人说:“狐死必首丘”,而流离北国的士人,自然是急切思归的,诗的前两句便极尽致地反映出当时庾信诸人的处境及心理状态。
诗的后二句乃是从上二句感觉中,即景生情地产生出的想法。道路悠远,交通阻断,忽见河边活动的雁,想到只有它们能应时向南飞去,多么令人企羡,这时惟恨不能身生双翼了。这和他在哀江南赋序中所说:“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道之期。”同样是表达其急切求归不得心情。
这首诗当是与周弘正重别时向其表示流落异域思归之情,企图通过作为使者的周弘正感动南北两朝,而获得南归之愿。全诗属辞明快,而寓情深重,音律亦通体调协,是一首成功的律绝。
-
【原题】:陪尚书游中财夜大风雨尚书及任卿史石泉皆耆年德清谐季并余以晚辈侍
-
古文观止·杨恽·报孙会宗书 恽既失爵位家居,
-
《子路从而后》是《论语》中的一篇篇,是孔子对弟子子路的评价。整篇篇共有七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是孔子对子路的称赞和指导。文章通过赞扬子路的品德和行为,旨在强调自律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子路的勤奋和刻苦使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得到了孔子的一致好评。这篇篇以子路的例子来教育读者,告诉他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
郭沫若(1892年—1978年),卒年八十六岁。他的旧学主要是在私塾学的,1913年(二十一岁)才在中学毕业,1914年留学日本,上高等预科一年,后上高等学校。1918年考入九州帝国大学医科,1923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出处】唐杜甫《 旅夜书怀 》。 【意思】星星垂挂在夜幕上,平坦的 原野广阔无垠;月光随着波涛涌动,大 江日夜奔流不息。 【鉴赏1】 星点遥挂如垂,平野广阔无边;江中
-
《少年游》 年代:宋作者: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
余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凄凉楚些缘吾发,邂逅秦淮为子留。寄谢西湖旧风月,故应时许梦中游。
-
结习自无始,沦溺穷苦源。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清泠焚众香,微妙歌法言。稽首愧导师,超遥谢尘昏。
-
红艳几枝轻袅。新被东风开了。倚烟啼露为谁娇,故惹蝶怜蜂恼。多情游赏处,留恋向、绿丛千绕。酒阑欢罢不成归,肠断月斜春老。
-
明月满深浦,愁人卧孤舟。烦冤寝不得,夏夜长于秋。苦乏衣食资,远为江海游。光阴坐迟暮,乡国行阻修。身病向鄱阳,家贫寄徐州。前事与后事,岂堪心并忧。忧来起长望,但见江水流。云树霭苍苍,烟波淡悠悠。故园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