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褰裳》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①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②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③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④
【注释】 ①子:女方称呼男子。惠:爱。思:思念。褰(qian千):把衣服提起来。裳:裤子。古制,上为衣,下为裳。涉(she 射):步行渡水。诗·邶风·匏有苦叶:“济有深涉。”传:“由膝以上为涉。”溱(zhen 针):水名。源出河南密县东北,东南会洧水。②不我思:不思我。狂童:傻小子。狂童之狂:傻子中的傻子。且(ju 居):语助词。 ③洧(wei 委):水名。即今双洎河。发源于河南登封县东阳城山,东流至新郑县,会溱水为双洎河,入于贾鲁河。④他士:别的男子。
【译文】 你若爱我想念我,提起裤子渡溱河。要是你不再想我,难道就没他人么?你这糊涂傻哥哥! 你若真心把我爱,提裤趟过洧河来。要是你把心肠改,难道就没别人来?你这傻瓜小无赖!
【集评】 明·孙:“褰裳涉溱洧,作冀望所私者说,于义较顺。观后‘子不我即’,可例。‘狂童之狂也且!’语势拖靡,风度绝胜。”(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
清·毛奇龄:“女子曰:子思我,子当褰裳来。嗜山不顾高,嗜桃不顾毛也。”(毛诗写官记)
清·王鸿绪:“魏氏浣初曰:‘褰裳涉溱’,子思专而我思亦专,‘岂无他人’,子意泛而我意亦泛。”
又:“唐氏汝谔曰:溱洧未必褰裳可涉,特明其至之易耳。狂童直是谑辞,有相眷恋之意。”(以上二条见钦定诗经传说会纂卷五)
今·郑振铎:“‘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似是郑风中所特殊的一种风调。这种心理,却没有一个诗人敢于将她写出来!”(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诗经与楚辞,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今·魏炯若:“末句如闻其声!使全章语言皆活。”(读风知新记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总案】 这首诗,在春秋时代的外交辞令中,常被借用来比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左传昭公十六年(前526)郑六卿饯晋韩宣子于郊,子太叔曾赋褰裳,意思说晋国不能保有郑国,他人就要来保有。吕氏春秋·求人,又说晋人欲攻郑,先使叔向聘问,考察郑国有无能人?子产亦赋此诗,晋国怕郑与秦、楚交好,也断了攻郑的念头。这些都是断章取义,借诗寓意,非诗的本义。序:“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把它当成政治诗,显受上述记载的影响。笺序更具体为:“狂童恣行,谓突与忽争国,更出更入,而无大国正之。”愈益穿凿附会。辨说:“此序之失,盖本于子太叔、韩宣子之言,而不察其断章取义之意耳。”朱子语类:“如褰裳自是男女相咎之辞,却干忽与突争国甚事?”集传:“淫女语其所私者”而“谑之之辞”。看来朱熹的见解比较稳妥,除“淫”字不恰当外,其他解释也还不错。这的确是民间打情骂俏一类的歌谣。是女子戏谑情人的诗,她以娇嗔调笑的话与爱人戏谑,显示了那姑娘爽朗、泼辣的性格。方玉润诗经原始:“思见正於益友也。”傅恒御纂诗义折中:“刺无信也。”这些说法都不值一驳。
-
【名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语出清代秋瑾《满江红》词。我的身体虽然不能归入男子行列,但我的心却要比男子刚烈。几句词十分鲜明地刻画出了作者刚毅不凡的性格和胸怀。
-
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这些个,我知道。你第一惦记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便轮着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后若还有知,想来还如此
-
白居易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杨柳枝原是乐府古曲,《乐府诗集》收有大量的南北朝至唐的《折杨柳》和《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歌》等诗歌,白居易和刘禹锡据此创作
-
夜拥笙歌霅水滨,回头乐事总成尘。今年送汝作太守,到处逢君是主人。聚散细思都是梦,身名渐觉两非亲。相从继烛何须问,蝙蝠飞时日正晨。
-
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事严迹秘鬼莫窥,道人独上偶见之,我来咨嗟涕涟洏。千搜万索何处有,森森绿树猿猱悲。
-
名言: 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 注释: 生事: 制造事端。器: 器量。图: 谋划。 句意: 骄傲自大就容易寻事生非,器量狭小就没有深谋远虑。 出处: 清·张廷玉等《明史·太祖三》引朱元璋语
-
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馀韵度江去,天涯安可寻。
-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
-
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
-
《踏莎行》,调名取自韩翃诗“踏莎行草过春溪”。曹冠词名之为《喜朝天》,赵长卿词则名之《柳长春》。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 张抡这首《踏莎行》上片写秋天山景,下片写仲秋赏月。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第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