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为我,是无君也”注释、译文和感悟
注释
①杨氏:即杨朱,春秋战国时期人,道家主要人物之一;主张为我、贵己、重生、自治,认为人人自治、天下同样会太平。韩非子说杨朱“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是位轻物重生的人。孟子说他“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是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由杨朱的为我思想,逻辑上可以推导出无政府主义、无君主专制的自由主义,即“无君”。这对儒家大力提倡的君君臣臣思想是个很大的冲击和威胁。因此孟子对此给予了猛烈的抨击。②墨氏:即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人,墨家学说的创始人。墨子认为当时的战争是源于统治者贪婪、自私自利,因此他提倡“兼相爱,交相利”:爱没有差别和等级,爱邻人与爱自家一样、父亲爱儿子与儿子爱父亲一样,人们相互交往时互利互惠。墨子爱无差等的思想有悖于儒家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因此被孟子批为“无父”。
【译文】
孟子说,杨朱的为我,即“无君”;墨子提倡兼爱,即“无父”。心中没有父子、君臣等上下尊卑观念,那与禽兽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感悟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极端利己主义者的人生哲学。杨朱的“为我”思想,是个体主义而不是个人主义;当然他主张“人人自治,则天下治”,只能是一种幻想。杨朱“为我”的个体主义,对人的自然属性和个性的把握,是正确的,但由于忽视了社会性,则显得空洞。它与现在我们所肯定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观念也不一样。
-
求古诗词中平仄的读法和用法(各位,诗词中平仄怎样按读音区分)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求古诗词中平仄的读法和用法,内容包括求古诗词中平仄的读法和用法,古诗中的平仄读音是怎样分出来的,各位,诗词中平仄怎样按读音区分。所谓“平仄”就是每个汉字中古音具有平、上、去、入四声,为了便于运用,在律诗中又简化为平仄二声,平又分为阴平、阳平二声,仄分为上、去、入三
-
《学者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也.及夫施于用,则必有其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
《学者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也。及夫施于用,则必有其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二程集·论学篇》,立志于先类
-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竹枝词”,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孟郊的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上一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下一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译文: 慈母手中拿着缝纫线,为游子做衣衫。 在离行前,密密地缝,担心归来会迟迟。
唐宋八大家·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原文】 燕赵[250]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251]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252],怀抱利器[253],
-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 ① 捋采其刘,瘼此下民。 ② 不殄心忧,仓兄填兮。 ③ 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④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 ⑤ 乱生不夷,靡国不泯。 ⑥ 民靡有黎,具祸以烬。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⑦
-
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前驱迎旗节,千里阵云匝。单于下阴山,砂砾空飒飒。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 作品赏析旗节:一作旌节。
-
《透明的夜艾青》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一 透明的夜。 阔笑从田堤上煽起 一群酒徒,望 沉睡的村,哗然地走去 村, 狗的吠声,叫颤了 满天的疏星。 村, 沉睡的街 沉睡的广场,冲进了 醒的酒坊。 酒,灯光,
-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荫系钓舟。 作者紧扣诗题,一开始即纯写江上之景,尺幅万里,展示出一个无限寥廓的空间。“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这是富于季节性的大
-
娇歌急管杂青丝,银烛金杯映翠眉。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辞。春城月出人皆醉,野戍花深马去迟。寄声报尔山翁道,今日河南胜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