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摸鱼儿》全诗鉴赏、诗意解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在词下有小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这是说,此词乃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从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时,他的旧交王正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古人称接替自己职务的人为“同官”),并为他置酒送行,他在鄂州官署内为赋别而作。
词中以春意阑珊衬托激切哀怨之情,写出了自己理想不能实现又无可奈何的心境。他珍重自己的美质,警告那些得势的小人,预言他们的失败下场,并对国势的衰微表现出深沉的痛苦。
这首词景色氛围中的意绪暗含倾向,有象征,但又不是很切实的,只能从总体意向所在看形象的意义。词的上片全是写春,春是直接形象,但从词人对春是这样惜,这样留,这样怨,肯定又并不仅仅是春,但春象征着什么?是国家,希望,美的理想?都有关系,又不是正好单一相对。
词中的春被人化了,它一次次经风历雨,被摧残得已经十分不堪,消损了,瘦弱了,残破了,它在这里已不能再继续存在下去,只好离开这个风吹雨打的环境。现实环境不能容纳春天久驻, “匆匆春又归去”。风雨侵凌春天,但作者却是另一种态度。他特别珍惜春天,对它的现在与未来都关心过甚,以至从久远的未来着想,怕花开以后春天会老去,宁愿春花迟开,就象一个特别爱护自己女儿的妈妈,很不愿意女儿早长到结婚的年龄一样。因为花开正联着花谢时,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正是写出了这种复杂心理状态。
“花开”是春归的前奏,而“落红”则是春归的足迹,看到这种景象,作者留春久住,他特别相告: “我听人说,远处的道路上都长满了芳草,阻塞得无归路可走了,你还是留在这里吧!”可是春天听不到诗人的召唤,它还是走了,必然要迷失在天涯芳草路上。眼前只有画檐下的蛛网上粘着飞舞的柳絮,这就是人间所能留下的春痕了!这里写的自然环境中心绪,正是社会现实关系中作者失意感的投影。这一点,当时的宋孝宗也看出来了,曾因此中的“词意殊怨”,而“颇不悦”。 (罗大经: 鹤林玉露)
词的下片是言事,但用的是曲笔,典故中包含时事。说时事,怨情激昂,并流露了严重的忧虑感。作者壮志难酬,则以汉武帝时的陈阿娇自比,以汉唐两代的宠妃赵飞燕、杨玉环,比喻那些正得势的权臣,不仅蔑视他们,并预言了投降妥协者的下场,不外乎是成为众人脚下被践踏的尘土。
词的最后又回到春天的景色上来,但这时春天走得更净了,剩下的是心怀“闲愁最苦”的人,特别是身倚危栏望远,夕阳欲落,烟柳凄迷,使人断肠。南宋国家的风雨飘摇的命运,存在于历史变化中,也以情态出现在作者所见的一切景色中。
这首词抒写情怀,深微处已穷及心理的最底层,轻柔处如絮絮耳语,激烈处则头发上指,笔势变化,飞舞跌宕,词林少见。梁启超评此词说: “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艺蘅馆词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秋佳节,内容包括有关中秋节的古诗加图片,中秋节的图片和诗句,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佳句图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2、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齐已.《中秋月》)。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
-
名言: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注释: 黄尘清水三山下: 指在大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 有时变为黄尘, 有时变为清水。更变: 交替变换。 句意: 从天上往下看三神山有时在黄尘中有时在
-
【名句】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语出《墨子·节用上》。意思是说统治者不能过分地享乐,要取消不实用的开支,这是圣明君主的治国之道,对天下的百姓有很大的好处。告诫统治者应节俭,不能把掠夺来的百
-
唐·李益伏波惟愿裹尸还, 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 仍留一箭射天山。〔伏波
-
深入群众的古诗词(表达深入联系群众,群众工作重要以及工作态度很重要的古)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深入群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表达“深入联系群众”,“群众工作重要”以及“工作态度很重要”的古,关于心系民众的古诗,关于心系民众的古诗。1.《离骚》(战国)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白马篇》 (三国)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3.《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
-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杖藜裹饭
-
石眼杯泉举世无,要知杯度是凡夫。可怜狡狯维摩老,戏取江湖入钵盂。
-
马致远南吕·四块玉·巫山庙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襄王漫说阳台梦。云来也是空,雨来也是空,怎捱十二峰。作者简介马致远(12
-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些。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作品赏析【注释】①
-
洛下林园好自知,江南境物暗相随。净淘红粒罯香饭,薄切紫鳞烹水葵。雨滴篷声青雀舫,浪摇花影白莲池。停杯一问苏州客,何似吴松江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