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贺知章《回乡偶书》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贺知章《回乡偶书》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题解】 贺知章三十六岁中进士,在长安做官,八十六岁时因病还乡,其间离乡已五十多年,乡情积郁,人世沧桑,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回乡偶书七言绝句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题为“偶书”,就是说诗人并非着意作诗,而是把回乡后感受最深的事和想法记下来。 诗的内容很平凡,感情却朴实亲切,富于人情味,因而感人至深,为人传诵。 【全诗】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①鬓毛衰(cui):指人老鬓发稀疏脱落。 ②何:什么。 ③处:地方。 【诗大意】 年轻时离开家,年老了才回来。鬓发已经斑白疏落,家乡的口音还没有改变。路上碰到的儿童看见我都不认识,他们笑着问我从哪里来。 【鉴赏】 这首诗是偶然得来,却大有讲究。一、二两句以写实的手法写感慨。少小离家,老大归来,乡音不变,两鬓苍白,没有一件不是事实。妙就妙在诗人把“少小”和“老大”、“离家”和“回”、“无改”和“衰”这些具有对立意义的词组织起来,两两对举,组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样的诗句。短短的诗句,包容了几十年的生活变迁和人生慨叹,唤起了读者同样或类似的生活经历,产生了浓郁的诗意。然后,诗人把引发感慨的生活事件写出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就使全诗耐人咀嚼,余味无穷。“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之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赏析】 贺知章算不上是唐代第一流的诗人,但这首七绝却无愧为第 一流的唐诗。清人李德举唐诗真趣编评价此诗说:“人皆知气象开展、 音节宏亮为盛唐,不知盛唐中有如此淡瘦一种,却未尝不是高调。”此诗之 妙处,不仅在于风格之淡瘦高调,更在于以朴实细腻之笔,勾勒出“近乡情 更怯,不敢问来人”的人类普遍情感。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贺知章以85岁高龄告老还乡,次年,诗人回 到阔别50多年的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面对着曾经魂牵梦萦却又 如此陌生的故园,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诗的前两句可谓信手拈来,不着痕迹,却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当 年我在年少时远离家乡,如今年逾古稀才姗姗回家,我的乡音没有丝毫改 变,但我鬓角的毛发越来越少。在此,诗人有意选择两组对比鲜明的意 象,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理感受:少小离家对老大回乡,意味着 时空的漫长穿越,以及对家乡的情意依然浓烈;乡音未改却已鬓毛稀疏, 暗示离家之久远,以及世事无常、生命凋零的感叹。此二句,诗人以意象 的强烈反差烘托出诗人的“久客之感”,情真意切而又感人至深。 如果说前两句不过是平铺直叙的话,三、四句则笔锋陡转,为我们展 示出一幅诗人与儿童戏剧性问答的温馨场面。正当诗人无限感伤之时, 突然有一位故乡的小童迈步向前,笑盈盈地问道:“老大爷,您是从哪里过 来的啊?”对故乡的思念人皆有之,“近乡情更怯”的感受人皆有之,面对熟 悉而陌生的故乡故人,却总有万语千言无处表达的感觉。岑参有“故园东 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诗句, 正传递出这种思念满怀却又欲言又止的微妙情绪。诗人用童子的笑问作 结,正彰显出诗人对重返故乡既失落又兴奋,既伤怀又欢畅的复杂情绪。 一“客”字,让诗人的身份发生位移,从原来的“主体”沦为今天的“客体”, 主客易位之间,恍惚的是岁月的沧桑与时空的颠倒,极大地提升了全诗的 哲理意蕴与审美境界。 就情感基调而言,全诗大起大落,从曾经的伤感唏嘘到其后的童趣满 怀,我们分明从诗人与童子的对话中,触摸到一股欢快的情绪在跳跃。从 创作风格来说,全诗全用直白语,天然去雕饰,但却语浅而情真,情景交 融,可谓“情景宛然,纯乎天籁”(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卷十四)。从哲 理意蕴来看,诗人以阅览人世沧桑与人生智慧之笔,写尽繁华落尽的淡然 与平和,沉淀出深邃的人生智慧。古人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 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或许,洪应明的这段话,正可作为本诗 人生表达与哲理阐释的最佳注脚。 【鉴赏要点】 [1]名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对比的手法。 [3]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
猜你喜欢
  • 《黍苗》原文与鉴赏

    作者: 张振峰冯好勤 【本书体例】

  • 前言经典散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前言经典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又是一个深夜,现在是凌晨2:21,我坐在车上,回家的车上,每天最享受的可能就是这个时刻,安静、一个人,不用去附和,不用去伪装,安静地用自己的大脑回忆着这一天发生的事情,或者可以说是前一天发生的事情,今天是雨夜,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深夜,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周围的

  • 国学经典散文

    国学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散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国学经典散文1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菜根潭》……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

  • “钻进钱眼里”的意思,出处,故事

    是对人贪财好利、视钱如命的表述。此语源于明·田汝成《委巷丛谈》所载的一段故事。 南宋时,清河郡王张俊是秦桧主降的帮凶,以贪财好利著称,为百姓所唾骂。 有一次,宋高宗赵构宴请大臣,让一班伶人在旁说笑话以

  •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节选)·[唐]李白》原文与赏析

    [唐]李白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原诗共26句,此处节选的是开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形容园丁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园丁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赞美园丁的古诗,描写“园丁”的诗句,形容园丁的诗词。春蚕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把春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精神表现到了极至,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人们生动

  • 《贞观政要》畋猎第三十八

    秘书监虞世南以太宗颇好畋猎,上疏谏曰:“臣闻秋狝冬狩 ① ,盖惟恒典;射隼从禽 ② ,备乎前诰 ③ 。伏惟陛下因听览 ④ 之余辰 ⑤ ,顺天道以杀伐,将欲摧班碎掌 ⑥ ,亲御皮轩 ⑦ ,穷猛兽之窟穴,

  • 古诗词我随时再湖边等你(表达我会一直等你的的古诗词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我随时再湖边等你,内容包括表达“我会一直等你的”的古诗词,陈粒的《性空山》中杳无音信,我性空山什么意思跪求,后弦的歌《昆明湖》的歌词中隐含了哪一首古诗词。1.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2. 《选冠子》(淮上兀坐,等待取接,因得汉使一词,他日歌之)3. 《清平乐》(寿某翁)4. 《临江仙》(

  • 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的区别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它和论证方式的基本区别在于:论证方式是指一篇议论文所采用的论证的基本形式,论证方法是指在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议论文的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