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节选)·[唐]李白》原文与赏析
[唐]李白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原诗共26句,此处节选的是开头的四句。“松兰相因依”,松和兰常常作为两种具有高洁情操的形象出现在诗人的笔下。这是因为:“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李白古风三十八)。它与众草为伍,荆棘刺伤它,野兽践踏它,它的遭遇何等艰困!然而,“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郑板桥诗)它紫茎绿叶,四时有蕊,幽芳逸韵,飘落人间,令人赞叹。松,任凭狂风呼啸,它屹然不动。任凭霜雪凌辱,它昂首不屈,令人敬仰。李白的这四句诗,就是赞美兰、松的这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前两句,表明心迹。两个“当”字,显示出作者对兰、松品性的肯定,抒发诗人“作兰”、“作松”的心志。后两句,写其性。兰有幽芳,一个“幽”字,既写了兰的生长环境,又显示出它的品性。“香风远”三字,具体、形象地概括了兰香幽芳的品性;松有骨气,一个“寒”字,写出了松的个性与骨气。“容”字给松以人格化。“不改容”可谓掷地有声!它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松的内美与外美和谐统一的特征。“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古风三十八),“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十二),不都是在讴歌兰“幽香远”和松“不改容”的品格吗?诗人正是以“草”“木”反衬出兰的“香风远”和松的“不改容”。诗人爱的正是这种品格,因此他愿“当兰”“当松”。对于“草”“木”持何态度,当然就不言而喻了。由于它是附丽于具体、生动的形象,所以使我们仿佛伸手可触,张目可睹,触鼻可闻,因此极富于感染力。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春天的七诗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春天的七言古诗,描写春天的七句古诗,描写春天的七言古诗。【北宋】王令《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元】薛昂夫《楚天遥带过清江引》 有意送春
-
作者: 梁建民 【本书体例】
-
杨基长江万里图我家岷山更西住,正是岷江发源处。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江水东流万里长,人夸漂泊尚他乡。烟波草色时牵恨,风雨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网怎么样,内容包括中国诗词学会、中国诗词网怎么样,请问一下中国诗歌网咋样,请问一下中国诗歌网咋样。这位朋友好!看来诗词爱好者,跟我也是同道中人,这个网站没有专门的APP,用网站打包工具可以将其打包成APP,但对手机页面支持很不友好,所
-
自我得曾子,於兹二十年。今又得吴生,既得喜且叹。古士不◇出,百年犹比肩。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吴生初自疑,所拟岂其伦。我始见曾子,文章初亦然。昆仑倾黄河,渺漫盈百川。决疏以道之,渐敛收横澜。东溟知所
-
岁暮皤然一老夫,十分流辈九分无。莫嫌身病人扶侍,犹胜无身可遣扶。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
-
秋瑾 栽植思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深。 平生不藉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秋海棠为名花,诗人们吟咏不断。不过,咏秋海棠诗佳作虽不少,托物言志者也屡屡可见,但象秋瑾这首立意新颖的借秋海棠言志之作,出自女
-
天坛山是王屋山北峰绝顶,在今河南济源。元好问于元太宗十年(1238)八月游天坛,作七绝组诗,此系第八首,咏山中飞瀑。天坛山的瀑布从很高的悬崖上飞落,坠于涧中响声雷鸣,很远便能听到。“湍气汹汹落悬崖”是瀑布的写真,读者不但能据此想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情景,还能够想象瀑水在涧中化成湍流奔驰的情景。第二
-
问子一室间,宁有千里廓。尘心洗长松,远意发孤鹤。生朝得此寿,死籍疑可落。微言在参同,妙契藏九龠。故人有奇趣,逸想寄幽壑。霜枝谢寒暑,云翮无前却。何须构明堂,未羡巢阿阁。缅怀别时语,复作数日恶。诗腴固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