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舞猴》原文、注释和解析
明·刘基
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2,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3,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贮4,左右皆蹈节5。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6,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7,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8。
郁离子曰9: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10,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1僰(bo):古族名,居今四川省南部云南省东部。2“规旋”句:按规矩旋转动作。3巴:古族名,居今四川省东部湖北省西部。4贮(zhu):怀着期待的心情而立着不动。贮,通“伫”。5蹈节:踏着节拍。6佁(yi)然:静止的样子。此处形容巴童镇定的神态。7褫(chi):剥掉衣服。8沮(ju):颓丧。9郁离子:刘基之号。10蚁集:聚集如同群蚁。
【析点】 “巴童”因“妒”“僰人”的驯猴之术,别出心裁地导演了一出猴子纷争茅栗的闹剧。那群往常能俯首听命主人指挥舞而蹈之的猴子,如今为争吃茅栗,竟剥去衣服混战起来。主人指挥不灵,“呵之”也“不能禁”,“大沮”矣! 基于此,作者借题发挥出一段议论,认为“以不制之师”而“战者”,是一个盲目而涣散的群体,为争夺物利而“趋之”,无异于这出闹剧中的猴子。
“借题发挥”只是“借”而已。所“发挥”者往往是作者平日生活感受最深的事理,那“题”只起着引发的作用。哪些具体的社会现象使作者从这平凡的小“题”中,而且是一出令人哭笑不得的闹剧之“题”中,引发出这样一段严肃而深刻的大道理? 这里无须考证;作者所议之理亦不必再阐发。要说的是那“题”,颇为形象多趣。巴童的顽皮之举,可恨又可爱,恨其恶作剧;爱其稚气的心态与聪灵。僰人的处境,让人同情又引人发笑,同情其被顽童戏弄;笑其尴尬之态势。至于文中的一群猴子,舞时令人会然微笑;纷争茅栗时叫人捧腹大笑。妙哉,此“题”! 笑过之后,作者之笔戛然而止,一转笔锋,让你去深思一个严肃的社会道理。前后文转得自然,似水到而渠成
-
先生近南郭,茅屋临东川。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船。有时著书暇,尽日窗中眠。且喜闾井近,灌田同一泉。
-
仙侠奇女子一、综述说到古风音乐,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周杰伦、许嵩等人。殊不知,无论是周杰伦的《青花瓷》《烟花易冷》,还是许嵩的《千百度
-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1],小扣柴扉久不开[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作者简介] 叶绍翁(生卒年不
-
【名句】闭门不管庭前月,分咐梅花自主张。 关上房门,不管月色多么好,也不观赏; 吩咐梅花自开自落,也不欣赏了。是说作者一心一意在作诗。 宋陈郁《苦吟》诗: “水驿荒寒天飞霜,夜深苦吟未成章。闭门不管庭
-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1〕;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
-
稻草垛 稻草是乡村的岁月,生在泥土里,春天发芽,夏天成长,秋天挂满谷穗,冬天怀揣几粒秕谷,彼此依偎成一个个稻草垛,散落在村庄的旮旯
-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
作者: 韦旭昇 【作品简介】朝鲜的新罗时期在民歌的
-
胡靴短靿格粗疏,古雅无如此样殊。妙手不劳盘作凤,轻身只欲化为凫。魏风褊俭堪羞葛,楚客豪华可笑珠。拟学梁家名解脱,便於禅坐作跏趺。
-
陈子昂《忠州江亭喜重遇吴参军牛司仓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陈子昂:忠州江亭喜重遇吴参军牛司仓序 陈子昂日月交分,春秋代谢。昔岁居单阏,适言别于兹都;今龙集昭阳,复相逢于此地。山川未改,容貌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