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醉人击虎”注释、翻译和解说
——苏东坡全集·书孟德传后
【注释】
①逸:逃跑。②盖:压到。
【意译】
世人传说老虎不直接吃酒醉了的人,总是坐守在他边上等他醒来,实际上并不是等他醒,而是在等他醒来后表现出对它的害怕。有个人喝醉了夜里从外面回家,看见有个东西蹲在他家门口,他以为是猪狗一类家畜,就用木棍敲打那东西。那东西马上逃走了,到山下月亮光照得到的地方,才看得出,逃走的原来是一只老虎。这个人并没有什么能打得过老虎的本领,不过是在气势上压倒了它罢了。
【解说】
以上两则寓言都出自书孟德传后,寓旨相同,我们就一起来分析。草此寓言时,北宋政坛正为变法派把持,炙手可热,所有反对变法的人都遭到打击迫害。苏轼也在被打击者之列。但他并不因此改变信念,仍不屈不挠,坚持与其政敌斗争,寓言隐曲地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立场和信念。书孟德传后是一篇极妙的文章。从题目看理应论及曹操,但全文叙说两则老虎故事,对孟德其人其事竟只字不提。只因有题目来标示,我们不难明白,作者实际是以虎譬喻曹操。曹操在东汉末,拥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倾天下,所谓虎威不可一世。即令如此,犹有若祢衡辈在,正是“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不过,如果停留在虎喻曹操,对本文的理解还是皮相的,必须进一层看到,作者借虎论曹操,旨在喻古讽今,鼓励当时的忠臣义士,“不惧皆如婴儿醉人”,那么与曹操一类的奸邪专权的当政者,其虎威权势就无从施展,甚至气盖虎威,当权者的倒行逆施也不得不有所收敛,退避三尺。两篇寓言,离则都可独立成篇,合则成一整体,螺旋铺展,层层渲染,文势累如贯珠,特有说服力地阐明了“虎畏不惧己者”的道理,给人以可感受可仿效的行动榜样。这在当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正气凛然的虎绘文章。
【相关名言】
有时勇气甚至打动征服者的心。
——意大利·浮吉尔
无所畏惧者与具有威慑力量的人同样刚强。
——德国·席勒
-
欲将同异较锱铢,肝胆犹能楚越如。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
这是一首回忆往昔恋情的诗,全组诗共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据后几首中“柘舞平康旧擅名,独将青眼到书生”,等语来看,诗人回忆的对象是一位青楼女子,当时两心相契,感情投合。
-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帝舍颇淳朴,所愿亦易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巢多众鸟斗,叶密鸣蝉稠。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水花晚色
-
《旧约·列王纪下》第11章 亚哈谢的母亲亚他利雅见她儿子死了,就起来剿灭王室。但是约兰王的女儿、亚哈谢的妹子约示巴,将亚哈谢的儿子约阿施从那被杀的王子中偷出来,把他和他的乳母都藏在卧房里,躲避亚他利雅
-
【名句】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语出宋代秦观《江城子》词。分别之后的漫长岁月你可不要问起,多少苦乐遭际,都在这无言之中。几句词写久别的朋友相聚时的心情。
-
【名句】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语出宋代文天祥《言志》诗。天下黑暗,宁肯为“道”而死,决不苟且偷生;只要“道”存在,光明就可以照耀千古。说明人应为真理而战斗,而不应苟且偷生。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南宋词人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所作。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
-
江淹:悦曲池 江淹北山兮黛柏,南江兮頳石。頳峰兮若虹,黛树兮如画。暮云兮十里,朝霞兮千尺。千尺兮绵绵,青气兮往旋。桐之叶兮蔽日,桂
-
古代诗歌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一》全译、翻译和译文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一》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 。 【注释】 1.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地处杭州西湖南山区,与为陷寺并为西湖南北
-
《躬履节俭,为天下先。》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