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蒲永升画后》原文|赏析|鉴赏
古今画水多作平远细皱,其善者不过能为波头起状,使人至以手扪之,谓有洼隆,以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与印板水纸争工拙于毫厘间耳。
唐广明中,处士孙位始出新意,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其后蜀人黄筌、孙知微,皆得其笔法。始,知微欲于大慈寺寿宁院壁作湖滩水石四堵,营度经岁,终不肯下笔。一日,仑皇入寺,索笔墨甚急,奋袂如风,须臾而成,作输泻跳蹙之势,汹汹欲崩屋也。知微既死,笔法中绝五十余年。
近岁成都人蒲永升,嗜酒放浪,性与画会,始作活水,得二孙本意。自黄居采兄弟、李怀衮之流,皆不及也。王公富人或以势力使之,永升辄嘻笑舍去。遇其欲画,不择贵贱,顷刻而成。尝与余临寿宁院水,作二十四幅,每夏日挂之高堂素壁,即阴风袭人,毛发为立。永升今老矣,画亦难得,而世之识真者亦少。如往时董羽、近日常州戚氏画水,世或传宝之; 如董、威之流,可谓死水,未可与永升同年而语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黄州临皋亭西斋戏书。
这是一篇谈论绘画的跋文。作者不但是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大作家,也是北宋时期颇有名气的书画家。因而对绘画艺术有着精深独到的研究和见解。
这篇跋文写作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记为论”,把叙事、写景、议论巧妙地熔为一炉。既有引人入胜的文学性,又有发人深思、使人玩味不尽的哲理性。文章通过画水技巧的演进,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绘画中“形似”和“神似”的理论。
要阐释某种观点,说明某一道理,许多作文者往往引经据典,一股脑儿地塞给读者一大堆生硬、枯燥的理论和教义,使读者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啃”,甚而至于辍卷作罢,视为畏途。
东坡在阐述自己的见解与主张的时候,完全摒弃了这种空洞乏味的说教,而是通过自己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细腻感人的描绘,巧妙地把读者引入一座画的长廊。在长廊里,挂满了古往今来许多画苑高手的作品,浓淡相映、风采殊异,使读者在鉴赏优劣的同时,很自然地玩味到其所藏的底蕴。
作者首先引导我们观赏的是一批规范、呆板的“工笔”画。在这些画卷上,画水者虽然能用细腻的线条表现出水的“波头起伏”,甚至让人产生用手摸上去会触摸到水面“洼隆”的感觉,但也只是“与印板水纸争工拙于毫厘间”,仅能产生肤浅的“形似”效果而已。其所描摹的是平面化的、毫无生气和立体感的死水一潭。
而怎样才能变“死水”为“活水”呢?东坡先生又引导我们欣赏了另外的几幅画卷。这些作品与前者较之,风格迥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奇峰险壑、嶙峋怪石间,一脉清流奔湍而出,随着“山石曲折”涛声裂岸,白浪滚滚如连天飞雪。这是唐僖宗年间名画家孙位的作品,“号称神逸”。
——蜀人孙知微的一幅,激流澎湃,奔腾不羁,“汹汹欲崩屋”,气势。愈见恢宏浩大。
——“近岁成都人蒲永升”临摹寿宁院水,“每夏日挂之高堂素壁,即阴风袭人,毛发为立”,愈益生动逼真。使人犹如置身湖心水榭之中,非但可以观赏到水在涌动流淌时的万千意态,还能感觉到其袭人的阵阵凉气。
东坡先生在对以上诸幅画水作品的描绘上,可谓是文笔恣肆、浑洒自如,既有出人意表的夸张,又有联翩多样的比喻,把人引入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水的世界。
如果说对以上诸多画卷的描绘,是东坡先生并列摆在读者面前的几条横线的话,那么对画水中的“形似”与“神似”理论的阐释,则是贯穿全篇的一条纵线。作品正是通过以记为纬,以论为经的纵横交织,阐明了要使作品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地所必须具备的几个因素。
其一,要“尽水之变”,“随物赋形”。通过认真细微的观察,掌握水的本质特征和它在流动中“随物赋形”而产生的种种变化。只有这样作出的画才能表现出事物的神理,产生“神似”的艺术效果。
其二,在作画之前要象孙知微一样“营度经岁”,进行充分的酝酿和构思,直至酝酿成熟——“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与手”,形成“不能不为”的创作冲动的时候,再“奋袂如风”一气呵成。
其三,“性与画会”,作画者要象蒲永升一样,性情开朗、不拘小节,不趋炎附势,不追名逐利,矢志献身艺术。只有具这样高尚情操和性格特点的人,才能在艺术的天地里自由地驰骋,纵情地遨游!
东坡之论,岂只适用于画苑一圃?其对文学创作、戏剧创作乃至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不也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吗?
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之一的柳宗元认为:“凡为文,以神志为主。”东坡的书蒲永升画后与柳子的见解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谓英雄所见略同矣!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才华横溢、独树一帜的文学巨匠,他的散文和诗词体现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与欧阳修一起领导了北宋时代的古文运动,提倡继承韩 (愈) 柳 (宗元),反对因袭模仿。同靠文辞的艳丽雕镂,一度称霸文坛的西昆派文人进行过长期的斗争。由于他们的积极倡导和努力推进,终于涤荡廓清了西昆派的浮靡文风,黜放继西昆派而起的“怪奇险涩之文”。从而使内容充实、表达平易自然的崭新文风在北宋文坛上得以形成,并为以后明清两代散文的发展铺设了一条健康平坦的道路。
书蒲永升画后在某种意义上,是东坡先生倡导革新文风的一个范例。
-
史达祖工于描摹景物,以咏物词见长。这首咏春雨的《绮罗香》构思巧妙,摹写生动,情致深婉,也是他的咏物佳作之一。 南宋后期,词坛上的咏物词,存在两种不同的写作倾向。一种是:并不对所咏之物进行细致、逼真的描摩,有时甚至根本不对“物”的形貌
-
南歌子 【宋】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 龙纹玉掌梳 去来窗下笑相扶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 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 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
《风偷去了我们的桨》 顾城 就是这样 一阵风,温和地 偷去了我们的桨 墨绿色的湖水,玩弄地闪光 “走吧,别再找了 再找出发的地方” 也许,夏雨的快乐 使水闸坍方 在隐没的柳梢上 青蛙正指挥着一家 练习
-
毋庸讳言,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作家,经历了相当艰难的成长历程。他们不像上辈人,在25-35岁的青年和壮年时,正好赶
-
权舆 作者: 王正志 【本书体例】
-
枚乘 客曰: “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 (1) 。至则未见涛之形也,徒观水力之所到,则恤然足以骇矣 (2) 。观其所驾轶者,所擢拔者,所扬汩者,所温汾者,所涤汔者,虽有
-
马叙伦 “三”字尤应三笔殊,须知莫类算盘珠; 纵教举世无人赏,付与名山亦自娱。 马叙伦(1884—1970),字夷初,一作彝初,号寒香、石屋老人,别署啸天生,浙江余杭人。现代著名的民主人士、学者。同盟
-
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雁一声霜满 天萨都剌《题扬州驿》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 知萨都刺《小阑干》 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 阴关汉卿 二三点露滴如雨,六七个星犹在 天图帖睦尔《途中》 枯藤老树昏鸦
-
养气自守,适时则酒,闭明塞聪,爱精自保,适辅服药引导,庶翼性命可延,斯须不老。
名言: 养气自守,适时则酒,闭明塞聪,爱精自保,适辅服药引导,庶翼性命可延,斯须不老。 注释: 引导: 即导引,“导气令和, 引体令柔”之义, 是强身除病的一种养生方法。 句意: 保养精气来护养自己,
-
旧简拂尘看,鸣琴候月弹。桃源迷汉姓,松树有秦官。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