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挽歌 [意大利]卡尔杜齐
你曾伸过婴儿般小手的
那株树木,鲜艳的
红花盛开着的
绿色的石榴树
在那荒芜静寂的果园里
刚才又披上一抹新绿
六月给它恢复
光和热
你,我那受尽摧残的
枯树之花,你
我那无用的生命的
最后独一无二的花
你在冷冰冰的土地里
你在漆黑的土地里
太阳不能再使你欢愉
爱也不能唤醒你
(钱鸿嘉译)
【赏析】
古老的挽歌是卡尔杜齐的名篇之一,是诗人为了悼念他早逝的幼子而作。
全诗仅有四节,诗人在对大自然花草树木的感怀中追忆着幼子的亡魂。绿色的石榴树盛开着红花,那是儿子“曾伸过婴儿般小手的/那株树木”,可如今,树木依然繁花盛开,而儿子的生命早已长逝不存。“红花盛开着的/绿色的石榴树”,绿树红花,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印记,这是多么生机盎然的景象!这大自然的景象常在常新,而儿子,曾经也一样鲜活的生命却一去不回,这样的对比和反衬让人深感: 人的生命较之永恒的自然是多么脆弱和无常,这与我们中国古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颇有些相似的意味,只是挽歌的氛围更加感伤和悲凉。
荒芜静寂的果园又披上了新绿,说明时间又过去了一年,大自然的时间在永恒中轮回,循环往复,又一度的六月可使凋敝的自然再现蓬勃生机。可“你,我那受尽摧残的/枯树之花,你/我那无用的生命的/最后独一无二的花”,却再也不会在四季循环中绽放。“我那无用的生命”既是生者对于死亡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慨叹,也表达了诗人失去幼子之后孤寂无依的悲痛哀伤。
本诗虽为悼念早夭的幼子而作,却题为“古老的挽歌”,实是对“死亡”和“分离”这人类亘古的命运主题的哀思追索。诗人在年轻时曾多次经历亲人的猝逝,对生命的脆弱无常、短暂自有深刻体悟和哀叹,这首诗以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欣欣向荣和恒久循环为背景,更反衬出人类生命的卑微和易逝,以及在面对死亡时的哀伤和无奈,这是最刻骨的绝望。
整首诗情感凄婉细腻,真挚动人,让人深感惆怅和凄凉。
(范萍萍)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
-
作者: 宋生贵
-
愧 在整理旧稿时,发现了一个孩子给我的信,那是一颗如水晶般透明的心,热诚地贡献给我,而且这个孩子,正走到满是荆棘的园地里,家庭使
-
【名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语出《荀子·大略》。会说能做的人,是国家的瑰宝。
-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己亥(hài)杂诗:清己亥年间龚自珍辞官南归,在回家途中写成了短诗三百一十五首,题为《己亥杂诗》。己亥,清代
-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2), 平明送客楚山孤(3)。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4)。 【注释】 (1)此诗作于王昌龄任江宁丞期间(约741747)。昌龄官江宁丞之日,因晚年不拘小节,谤议沸腾
-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大河昔决东南流,萧条东郡今止湫。我从故老问其由,云古五鼎藏高丘。地灵川秀草木稠,郁郁佳气蒸常福惟物伏见数有周,秘藏奇怪神所搜。天昏地惨鬼哭幽,至宝欲出风云愁。荡摇山川失维陬,九龙大战驱蛟◇。◇然岸裂
-
四出胯下四出胯下 韩信好带长剑,市中有一少年辱之,曰:“君带长剑,能杀人乎?若能杀人,可杀我也;若不能杀人,从我胯下过。”韩
-
羊毛是从羊身上剪下来的,并不是剪羊毛的人身上的毛。意在说明真相,谓东西原来就是你的,不是给你的那个人的。关于这一俗语有这样一则有趣的寓言。 从前有个牧羊人,养着一群羊,靠剪羊毛卖钱为生。开始,他每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