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樟树和水磨坊》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樟树和水磨坊》鉴赏

作者: 宋生贵

郭风

村里一条溪流边的水磨坊,要改建为一座小型水电站了。雪花纷飞中,一块建筑工地的木牌树立起来了——

好象无数羽毛般的白蝴蝶飞舞,雪纷纷飞落在站立在溪岸边的老樟树上和水磨坊的木屋上。

樟树说:

你走过了,在我们村庄里你应该走过的道路。有多少年月了?你的木轮一直转动着,又转动着;你不知疲倦,不知休息;

在我们村庄里,你为这里世代的人们砻谷、磨麦、春米,并且捣药……”

“不。

我做得很不够。在我回顾我已经消逝了的时日,回顾我的过去时,更加感觉我做得很不够。在这一刻间,我更加思念我们村庄里下降的雨;

更加思念,在我们村庄里,山谷间众多的小山涧,

——是它们把下降的雨,汇聚起来,然后流到这里来,一直鼓励我,

使我的木轮,不止地转动又转动;在这一刻间,我更加思念所有曾经帮助我的、激励我的;在这一刻间,

我更加思念水的德性和品质……”

郭风的樟树和水磨坊写于“新时期”的1979年。较之与诗人五、六十年代的大量创作,它在基本情调上有了明显变化。如果说诗人当年的创作大都属于对着早升的霞光吹奏出的欢快笛声的话,而该诗则可谓沉思的果实了。——深沉的思索是他“新时期”散文诗创作的显著特征。对于这种变化,诗人自己是自觉的。他在秋暮中透露过,他的创作“从热烈转向冷静,转向深沉”。

樟树和水磨坊采用“童话体”的写法,写樟树与水磨坊间的对话。诗作开头先写雪花如白色蝴蝶翩翩飞落,落在溪流岸边,落在岸边的老樟树和将被拆去的水磨坊的木屋上。这是诗作中设置的一个特定的背景。背景是沉净而空寂的,极容易使人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此时,顶着白雪的老樟树和水磨坊静静地立在岸边,极似两位沉思默想的老人!的确,诗人就是把它们作为人格化的形象加以描写的。当水磨坊将要结束它的一生而为水电站所取代之前,回顾“已经消逝了的时日”,感慨系之。作为目睹者和历史见证的老樟树称赞水磨坊一生劳作、苦斗,是无愧的,而水磨坊“在这一刻间”,却更加思念水,思念山涧。

老樟树和水磨坊的对话很是真诚,读来竟觉物亦有情。当然,这情愫意念到底还是人注入的。诗作将物人格化,其旨显然远非止于写物,而是借物写人,托物言志。在这里,所写之物成为象征,是品格高尚的老人的象征。他们正直、善良、勤劳、执着、谦和,一生图求为社会造福,为他人奉献;他们在漫漫岁月中,历经人世沧桑,甚至经受过冬天风暴般的摔打,有过心灵的创痛。可是,他们从不居功自傲,或向谁讨价还价。就象溪流边的水磨坊一样,当自己驻足回顾以往的人生旅程时,更多的是想到别人,别人的激励,别人的帮助——更加深信自己的存在总是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支持。而总认为自己“做得很不够”。这是一种虚怀若谷、可亲可敬的人格精神。

诗人赞美这种人格精神,同时也是崇尚这种人格精神的。甚至可以说,在水磨坊这一人格化的艺术形象中,即叠印着诗人自己。写作该诗作时,诗人已年逾花甲,亦可谓是一位阅历颇深,饱经忧患的老人了。此前,他有过令人瞩目的成绩,也遭际人生的坎坷,但当他对以往的岁月作诗意的反思时,感慨中更多的是,对友人的思念和理解;对人民的关切和祝福;对土地的眷恋和依存;对事业的期待和坚信。他在你是普通的花这本散文诗集(樟树和水磨坊即收入该集中)的自序中说过:在一个时期内,创作冲动的产生,多半是因为“我想起了我的许多被迫害的战友;我想起了我党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我思考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樟树和水磨坊的另一层深意,也正是表现诗人对人民,对友人水晶般的品德的思念。诗作结尾处借水磨坊之口说:“我更加思念水的德性和品质……”

在本诗中诗人并无着墨绘景,但总体的画面感却很强,让人觉得有一幅冷色调的油画在面前,其氛围是沉净而悠远的。这与作品所表现的关于人生的沉思,显示出浑然一体的意趣。

猜你喜欢
  • 苏轼《沈谏议召游湖,不赴,明日得双莲於北山下,》全诗鉴赏

    诏书行捧缕金笺,乐府应歌相府莲。莫忘今年花发处,西湖西畔北山前。 作品赏析【原题】:沈谏议召游湖,不赴,明日得双莲於北山下,作一绝持献沈,既见和,又别作一首,因用其韵

  • 肉皮之恋

    小时候,母亲常常用猪皮炖一大锅海带萝卜,让我们全家度过了那些缺油少肉的日子。那时几乎每户人家都在厨房里悬挂有晾干的肉皮,积少成多后,选某一个很久没吃肉的日子,与两毛钱一斤的骨头及几分钱一斤的萝卜炖一大

  • 元始天尊

    《真灵位业图》: 玉清三元宫。上第一中位: 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 第四中位左位第四: 元始天王 (西王母之师)。 《隋书·经籍志》 四: 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

  • 欧阳修《鬼车》全诗鉴赏

    嘉佑六年秋,九月二十有八日,天愁无光月不出。浮云蔽天众星没,举手向空如抹漆。天昏地黑有一物,不见其形,但闻其声。其初切切凄凄,或高或低,乍似玉女调玉笙,众管参差而不齐。既而咿咿呦呦,若轧若抽,又如百两

  • 《哭长孙侍郎(一作杜甫诗)赏析》

    【朱注】此诗或刻杜诵,载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今载子美集中。《文苑辩证》两存其说。【鹤注】公有《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称其为诗流,与此合意,岂其未到官而死耶,当是至德二载作。今按:此诗不及乱离中语,恐非长孙九侍御也。周置御史,掌邦

  • 周芳《冬夜“暖床”》

    立冬一过,小雪、大雪就前后脚赶来,一想到个“冷”字,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这种冷是来自心理上的,刻骨铭心般的记忆。我所居的小城地处江

  • 白居易《老热》全诗赏析

    一饱百情足,一酣万事休。何人不衰老,我老心无忧。仕者拘职役,农者老田畴。何人不苦热,我热身自由。卧风北窗下,坐月南池头。脑凉脱乌帽,足热濯清流。慵发昼高枕,兴来夜泛舟。何乃有余适,只缘无过求。或问诸亲

  • 《归熙甫周弦斋寿序》全文赏析

    归熙甫周弦斋寿序 弦斋先生,居昆山之千墩浦上,与吾母家周氏居相近也。异时,周氏诸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①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② ,环而攻之而不胜 ③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注释、译文和感悟

    信誓 ① 旦旦 ② ,不思 ③ 其反 ④ 。反是 ⑤ 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注释 ①信誓:诚信立誓。②旦旦:诚恳的样子。③不思:不会想到。④反:违背。⑤是:这,指誓言。 译文 誓言铮铮曾经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