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 是谓得道。道者, 圣人行之, 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 从之则治, 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 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句意: 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 所以圣人春夏保养阳气, 秋冬护养阴气, 从此顺从这一根本, 因此与万物沉浮于生长的天地里, 违背了这一根本。就会损害人的根本, 真气, 所以阴阳四时, 是万物的始与终, 是死生的根本, 违背它就会产生灾害, 顺从它就不会产生厉害的疾病, 这叫得道。道, 圣人实践它, 愚人被动地体用它, 顺从阴阳二气就能生长, 违背它就会消亡; 顺从它就安定, 违逆它就暴乱, 不顺从就是违逆, 这叫做内心不顺。所以圣人不是病了之后医治, 而是在未病之前就医治; 不是大乱之后才调治, 而是未乱之前就调治, 指的就是这个道理。病已形成了然后才医治, 紊乱已形成了然后才调治, 譬如渴了才打井, 战斗了才铸造大锤, 不是太晚了吗?
黄帝内经·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
《梅花·和黄法曹忆建汐梅花》咏梅花诗鉴赏 秦
-
曲则全,枉则直,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① 。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② 。不自见 ③ ,故明;不自是,故彰 ④ ;不自伐 ⑤ ,故有功;不自矜 ⑥ ,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
-
冬天,一个冰寒的晚上。在寂寞的马路旁边,疏枝交横的树下,候着最后一辆搭客汽车的,只我一人。虽然不远的墙边,也蹲有一团黑影,但他却是伸手讨钱的。马路两旁,远远近近都立着灯窗明灿的别墅,向暗蓝的天空静静地
-
这是一首用平常口语描写闺情的词。上片写村姑们的穿着和黄梅时节结伴插秧的情景。身着红袖衣,成双成对的姑娘结伴插秧的场面,不难使人想见那劳动中有说有笑的快乐。这不仅反映出地方的风俗人情,也显示了她们的美丽、活泼、多情。特别是“双双女伴随”一
-
作者: 董德 当人们奔走着,气喘吁吁, 忙碌于他们
-
南朝·梁·何逊 2 昔人邀游洛汭 3 ,会遇阳台 4 ;神仙仿佛 5 ,有如今别 6 。虽帐前微笑,涉想犹存 7 ,而幄里余香 8 ,从风且歇 9 。掩屏为疾,引领成劳 10 。镜想分鸾 11 ,琴悲
-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
-
【说明】 《通鉴》 卷一百一十五、卷一百一十七至卷一百一十八,记载了东晋刘裕北伐南燕、后秦的战争。 如果说在此之前的肥水之战,是北方政权 (前秦) 企图统一南方的战争的话; 那末,这次东晋北伐,就是南
-
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糜难御暑。空摇白团其谛苦,欲向缥囊还归旅。江乡鲭鲊不寄来,秦人汤饼那堪许。不如侬家任挑达,草屩捞虾富春渚。
-
文公不可见,空使蜀人传。讲席何时散,高台岂复全。丰碑文字灭,冥漠不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