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此又一奇绝章法也。题是长安月下,诗却凭空追写一故山。(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卷七)
【诗例】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赵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
今夜秦关满城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解析】
“凭空追写”即倒提逆入法。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打破叙述的正常顺序,倒提逆入,暂避现在且从过去写来。因此,在开端上是猝然而起,以醒目取胜。这种章法纡回曲折而富变化,在不长的篇幅内,收到自见丘壑而气度不凡之效。更重要的是,通过倒提逆入所形成的反衬,来强调表达,突出目的。
这首诗的题目是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全诗写的是诗人与老友在长安月下回忆故乡的山水,表达悔做官、厌做官的思想。按序而论应先写两人的谈话、回忆,再写故乡之山水情景。但布局要服从表达内容的需要。此时,诗人与故友在他乡相遇,未免动情,又值皓月当空,明月最易触动人的乡情,“月是故乡明”啊。因而,诗人提笔之时,浓浓的乡情横溢而出,故乡的山水首映脑际。这些,都到了不吐不快,不先吐不能的地步。正是感情的强烈和突发,使诗人打破了正常顺序,先凭空追写故山,再写长安月下共语。这开端还有一妙处,“诗不难乎起,而难乎气”,本篇开端正是以气胜,而此气又来源于情。
“宅边秋水浸苔矶”,这发语洒然而来,挽起一篇之势,牵动一篇之情。宅边一泓秋水,清冽潺潺,水边岩石经水浸泡,现出深绿的痕痕苔藓。这幽雅景色,一洗市尘之喧嚣,透出了人与山水共乐的悠然之致。这发句格高情深,涵盖全篇。
下面三句,一句一景:诗人持竿垂钓于秋水而不忍归;风拂杨柳,依依可人,树下看水涨落,自有一番清趣;蒹葭染霜,目送秋空行行鸿雁南归,又别有一番滋味。这些景色真是幽美而富诗意,可以说是景景如画。这些山水景色代表了诗人的故乡,饱含了诗人的乡情乡恋,也代表了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生活方式。这种不无美化故乡山水的写法,正是厌倦宦海生涯的一种曲折表达。诗人是从对面着笔,他把故乡写得愈美,怀念愈深,厌倦之情就显而易见,不写自明了。诗的前两联,虽是凭空追写,却是情之必然。
正因为故山静美难忘,因此,老友相遇,听钟声而忆故山,见明月而动乡愁,致使“故人相见一沾衣”。这声泪俱下的结句,写尽了浪迹在外,宦海多波的苦况。这结句于收处回顾,兜裹住了全篇,与起笔的倒入相呼应。章法整严可见,词尽意长可思。
-
被牵挂着是一种幸福今天姜姐又打来电话和我聊天。姜姐现在在北京照顾公婆,不久将飞回故土。每次姜姐去外市,都会想着我,给我带回一些精美
-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 ① ,柳下季之弟,名日盗跖 ② 。盗跖从卒九千人 ③ ,横行天下,侵暴诸侯 ④ ,穴室枢户 ⑤ ,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祖先。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
-
《杜鹃花·杜鹃花》咏杜鹃花诗鉴赏 成彦雄杜鹃
-
宋释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短篷:带篷的小船。杖:拄着。藜(l):一种植物。这里指用藜茎做的 手杖。杏花雨:杏花开时下的雨,指微微的春雨。
-
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
《先秦散文·墨子·兼爱上》原文鉴赏 圣人以治
-
作者: 李密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1),夙遭
-
高压郡西城,观风不浪名。山川千里色,语笑万家声。碧寺烟中静,红桥柳际明。登临岂刘白,满目见诗情。
-
檐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好是老身销日处,谁能骑马傍人家?
-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夜掩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鸊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无论是探讨李商隐的创作思想还是研究中华民族史,这首诗都具有极为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