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王良与嬖奚”注释、翻译和解说
—— 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①赵简子:春秋时晋国正卿赵鞅,于定公十五年执政。②王良:春秋末年晋国的一个善于驾车的人。③嬖(bi)奚:赵简子的幸臣。奚,是他的名字。④反命:复命, 回来报告。⑤掌与女乘:意思是专门给你驾车。⑥诡遇: 多变迂回, 不依法驾御。⑦贯: 同“惯”。
【意译】
从前,赵简子派王良给嬖奚赶车打猎,一整天也没打到一只鸟。嬖奚回来报告说:“王良是天下最坏的车夫。”有人将这话告诉了王良,王良说:“请再让我赶一次车。”好容易说服嬖奚才办到。这次,一个早晨就猎获了十只鸟。嬖奚回来报告说:“王良真是天下最好的车夫。”赵简子说:“我让他专门为你赶车吧。”赵简子跟王良说了, 王良却不同意,说: “我给他按规矩赶车,整天却打不到一只鸟; 不按照规矩驾车, 一个早晨就猎获十只。诗经说:‘不违背驰驭的方法,射出的箭才能命中目标。’我不习惯给小人驾车,请允许我谢绝吧!”
【解说】
王良两次为嬖奚驾车,当他按照规矩驾车时,嬖奚打猎一整天,却一无所获,而当他不按照规矩驾车,嬖奚一下子就猎获十只飞禽,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所谓的“规矩”。俗话说:“不合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凡做事都要有规矩,而驾车也不例外。不过,规矩为人所立,必然是为人服务的,此其一;规矩的建立也是因时因地,而不是一成不变,此其二。如果把规矩变成了僵死不变的教条,规矩就会成为对人的一种束缚,王良两次驾车充分说明了这一道理。因此,一味地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而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一遇到新情况就无法适应。此时,规矩反而成了一种障碍,人的行动难免不受挫折,而心中既有规矩,却又不死守规矩,而是能灵活机动,随机应变,这样,就不会为规矩所累,行动就能取得成效。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人的大脑里要有一个“变”字。大千世界,千变万化,如果没有“变”的观念,死抱着老规矩不放,不但行动受阻,恐怕人也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抛弃的。
【相关名言】
真正的知识不是出自他人的权威,更不是来源于对老朽教条的盲目崇拜。
——英国·培根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品赏析【注解】: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2、锦官城:现四
-
【注释】 选自《左传·宣公二年》。 过:前一“过”为名词,过错,错误。后一“过”为动词,指犯了错误。 莫大:没有比这更大的。 【赏析】 晋灵公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大修宫室,加重赋税;他从高台上用弹弓
-
仁义大捷径,诗书一旅亭。相夸绶若若,犹诵麦青青。腐鼠何劳吓,高鸿本自冥。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
-
超现实主义*一种文字游戏式的写作方法。超现实主义作家常常凑在一起集体致力于挖掘潜意识的艺术实验:每个人随心所欲或径情直遂地写出一个
-
昔别矜年少,今悲丧国华。远来同社燕,不见早梅花。
-
二十馀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
李中 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 染出轻罗莫相贵,古人崇俭诫奢华。 这首咏花诗别具一格,不誉花姿、花容,单言花色;不是惜花抒情,而是状物述诫,俨然是一首警世格言。 乍一看诗题,以为红花泛指红色的
-
送别是古代人生活中的常事,故而也成了古诗中屡写不衰的题材。唐诗中的送别诗汗牛充栋,但这首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一格。 “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起句突兀。前期,即后会之期,重逢之期。对于分别的人来说,“后会有期”本来是一个极大的安慰
-
作者简介 遇罗锦(1946— ),北京市人。1961年考上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5年毕业。1966年文革开始,因日记和其兄遇罗克事受牵连,被拘留,后被判到河北茶淀站清河劳动教养三年。1969年结束劳
-
司空远寄养初成,毛色桃花眼镜明。落日已曾交辔语,春风还拟并鞍行。长令奴仆知饥渴,须着贤良待性情。旦夕公归伸拜谢,免劳骑去逐双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