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红花》全诗原文鉴赏
李中
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
染出轻罗莫相贵,古人崇俭诫奢华。
这首咏花诗别具一格,不誉花姿、花容,单言花色;不是惜花抒情,而是状物述诫,俨然是一首警世格言。
乍一看诗题,以为红花泛指红色的花朵。可是仔细分析首句“红花颜色掩千花”时,才叫人恍然大悟,这红花分明是指红花这种花,因为红花属菊科一年生草本花卉,花色特别艳丽,所以才配“掩千花”这样的评价。诗人明明是喜爱红花的,却不正面描写红花盛开独占春光的景象,只是从色彩这一角度发了一句议论,这种顾彼而言它的艺术手法是他辩证的思想方法的反映。诗人正是从红花以鲜红颜色压倒群芳这一自然现象生发开来,看到了事物的另一面。这里“红花”语意双关,明指“花红”暗指人的“走红”。
第二句“任是猩猩血未加”,在语意上是前一句的进层,补写了花红的程度:简直和猩猩血毫无二致,使人感到红得发紫;在感情色彩上,不无贬义;在结构上,这一句承上启下,由状物转入述诫。
第三句“染出轻罗莫相贵”,“染”字绝妙传神,紧承上句的“猩猩血”,形容红花的花瓣能染出象猩红的又轻又薄的绸缎。因此告诫红花,不要彼比显贵,以华贵自居。这里明诫花,暗诫人:人在走红时,不要忘乎所以,沉于纸醉金迷,追求富贵荣华而忘记根本。以上是从反面述诫。
最后一句以“古人崇俭诫奢华”为正面述诫的警语。小诗到此戛然而止。言简意深,富有哲理。
-
白居易诗《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
-
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上穴下目】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
古文观止·司马迁·项羽本纪赞 太史公曰【1】
-
高城直下视,蠢蠢见巴蛮。安可施政教,尚不通语言。且喜赋敛毕,幸闻闾井安。岂伊循良化,赖此丰登年。案牍既简少,池馆亦情闲。秋雨檐果落,夕钟林鸟远。南亭日潇洒,偃卧恣疏顽。
-
【名句】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与译文]这是诗人劝勉赴京友人的话,大意是: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的地方,在那里虚度时光。蹉跎(cuōtuó),耽误、虚度的意思。诗句情真意挚地表达了对后辈的殷
-
1在讲这个故事之前,非常有必要先说说两个字。第一个字是“劁”,读qiao,字典里讲,“劁”,割去牲畜的生殖器,是骟的意思,比如骟猪、骟
-
汨渚沉沉不可追,楚人犹自吊湘累。灵均未免争琼糈,却道蛟龙畏色丝。
-
离心忽怅然,策马对秋天。孟诸薄暮凉风起,归客相逢渡睢水。昨时携手已十年,今日分途各千里。岁物萧条满路歧,此行浩荡令人悲。家贫羡尔有微禄,欲往从之何所之。
-
(节自 《项羽本纪》) 项籍者,下相人也 ① ,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②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 ③ ,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
-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出处】 唐李白 《长相思之二》 【鉴赏】 往日有如横波般的动人美目,如今却变作泪流不止的泪泉。横波目: 如横波般的眼睛,异常晶莹美丽。往日女子娇媚可爱,美目动人,如今却为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