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本中《兵乱后自嬉杂诗(其一)》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吕本中兵乱后自嬉杂诗(其一)
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①
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
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②
欲逐范仔辈,同盟起义师。③
【注释】 ①戎(rong容)马:兵马,借指战争。②劫(jie杰):灾难,原为佛家语。③范仔(zi 资):人名。吕本中自注:“近闻河北布衣范仔起义师。”
【译文】 晚年遇上兵荒马乱,到处都见烽烟起。后死反而多受罪,偷生未知何时是尽期。忧心忡忡夜不能眠,遭难以来经常忍饥。真想追随范仔那群人,一同举起讨敌的大旗!
【集评】 元·方回:“老杜后始有此。”(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二)
清·纪昀:“全摹老杜。形模亦略似之,而神采终不及也。”(同上)
今·曹济平:“此诗的感情沉痛深挚,又避免了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枯涩之弊。”(宋诗鉴赏辞典第783页)
【总案】 钦宗靖康元年(1129),金兵攻破汴京。吕本中当时目睹了这场巨变,于第二年写下了兵乱后自嬉杂诗二十九首,此为其一。诚如方回所说,此诗受杜诗影响很深,从内容到风格都颇似杜诗,这在北宋诗坛上是一个新现象。北宋后期的诗歌,多数是作于平静的书斋中的,人们往往就此指责江西诗派,其实那正是当时诗坛的普遍情形。靖康事变发生,侵略者的铁马胡笳惊破了诗人们的书斋生活,宋诗才发生了质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最早体现者正是江西诗派中的吕本中等人。吕氏的这一组诗以及守城士、还京师等作品,是南宋爱国主义诗歌的直接源头,对后来的陈与义、陆游等有很深的影响。此诗值得重视,原因即在于此。
-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
-
指使用历史工具书查检有关历史事件资料的方法。迅速而准确地查找各种所需历史事件资料,是历史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检索历史事件资料的具体方法是:①历史事件资料的一般查找。这类历史资料依靠专业工
-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① 。余乃窜身荒谷 ② ,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 ③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④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⑤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⑥ 。傅燮之但
-
橐泉在城东,墓在城中无百步。乃知昔未有此城,秦人以泉识公墓。昔公生不诛孟明,岂有死之日而忍用其良。乃知三子徇公意,亦如齐之二子従田横。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今人不复见此等,乃以所见疑古人。古人不可望
-
雪发不长寸,秋寒力更微。独寻一径叶,犹挈衲残衣。日暮千峰里,不知何处归。
-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尘,
-
《剪秋罗花·剪秋罗花》咏剪秋罗花诗鉴赏 顾同
-
今天的天气阴阴的,好像一块肮脏的抹布,挂在天幕上。老乔开门出来,抬头看了看天,以手搭凉蓬,朝着不远处的路上观望着。这个动作让他折腾
-
【原题】:萧长公来访示以诸公诗卷谓与予游从之久不能一辞为赠颇相噍责赋予之不可辞之亦不可皆有说焉名章俊语前后相望无数次乎其间是睹西子之容而自增丑耳所不容却者予年十五时海山官丁受琴于长夫今予年四十与长夫有二十五年之旧辞之弗作其可乎因书长句
-
这是一首悼亡友诗,诗共三首(亦作一首三章),此选其三。范仆射即范云,他卒官尚书左仆射,故称范仆射。“传舍”即客舍。任昉与范云是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两人都是“竟陵八友”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