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惠安女子》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惠安女子
舒婷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呵,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 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注释】 惠安: 县名, 在福建省东部沿海。
【赏析】 福建省的惠安县是一个风俗古朴,传统气息特别浓郁的地方。惠安的女子就是这种传统的突出代表。她们美丽、善良、坚毅、刚强、勤劳,对命运带来的苦难安之若素,保持着自古以来的传统装束,富有传奇色彩。于是,惠安女子便成了作家、画家、诗人笔下经常出现的形象。舒婷的 惠安女子 写的也是这方面的内容。
惠安女子篇幅简短,内容却十分丰富。诗人首先点出惠安女子生活在古老的传统之中,她们至今仍“以古老部落的传统银饰,约束柔软的腰肢。”传统的力量规范着她们的行动和思想,塑成了她们的情感和人格,似乎很久以来没有什么变化。诗人敏锐地感觉到,代表着传统的惠安女子同样也有 “少女的梦”,遗憾的是 “幸福” 不可期预,一朵蒲公英落在“浪花无边无际”的海面上,其命运可想而知。“蒲公英”象征着惠安女子美丽的幸福梦想,而这梦想只能落在大海之上的可悲命运,自然引起了作者的无限同情,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听到诗人心灵的叹息。“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写出了惠安女子的刚毅果决,写出了她们面对苦难命运的安详和从容。作者并没有赞誉这份美德,却从这超乎常人的沉静中再次窥见惠安女子那不能诉诸言表的痛苦,“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惠安女子表达自己忧伤的方式只是 “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而这个简单的动作又把惠安女子的性格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至此,诗人要塑造的惠安女子的形象已经完成,她“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世人把她当成一幅美丽的 “风景”,一种古老的 “传奇”,“在封面和插图中”给予她足够的荣耀。诗人所瞩目的是惠安女子那 “裸足” 和 “踩过的碱滩和礁石”,也就是令人同情的悲苦命运,诗人的深切悲哀溢于言表而又意味深长。惠安女子 一诗的每一节都是用复调的手法写成的,古老的传统与少女的梦幻,刚毅的性格与内心的痛苦,传奇的荣耀与凄凉的命运,娓娓道来,天然浑成。在这个形象的背后,倾注着作者的赞赏、叹息、同情、悲哀、无可奈何的遗憾,但这一切在诗中却找不到存在的痕迹,读者只能在诗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中感觉品味这一切,颇有几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意味。本诗的另一个成功之处是艺术形象塑造得自然天成,美丽动人,外在的描写与内心的抒发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古老的银饰,柔软的腰肢,洞萧和琵琶横吹的晚照里,轻轻地咬起头巾的一角,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这好似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动人的风景图。眼前的惠安女子的形象已经很丰满了。但是,这还不是作者理想中的形象,这一点,只要联系作者在开端着下的点睛之笔就清楚了:“野火在远方,远方/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熊熊的野火代表着冲破命运束缚的希望,诗人笔下的惠安女子不能再固守传统的束缚,而要赢得新的生活。这既是作者给惠安女子暗示的未来的命运,也是这首诗的要义所在。
-
吴公子札来聘 ① ,见叔孙穆子 ② ,说之 ③ 。谓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 ④ ?好善而不能择人!吾闻君子务在择人;吾子为鲁宗卿 ⑤ ,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何以堪之?祸必及子!” 请观于周乐 ⑥ 。使
-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出处】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译注】远望巍峨的三山,云遮雾 罩,好似一半落在青天之外,秦淮河二水 分流,白鹭洲横截其间。三山:山名,在 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三峰并立,南北 相连,故名。二水:指秦淮
-
新雪对新酒,忆同倾一杯。自然须访戴,不必待延枚。[雪赋云:延枚叟。]陈榻无辞解,袁门莫懒开。笙歌与谈笑,随事自将来。
-
古文观止·《左传》·阴饴甥对秦伯 (僖公十五
-
下里冯生宁屑去,湖海陈侯犹肯来。诗书好在家四壁,蒲柳蓊然城一隈。骑上下山亦疏矣,鲦従容出何为哉。市桥十步即尘土,晚雨潇潇殊未回。
-
此诗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黄鹤注:“天宝十一载,公献《三大礼赋》,委官试文,但送有司参选。其《赠集贤学士》诗云‘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盖有南游之志矣,与此诗扁舟之说相合。梁氏编在十三载,或相近。又曰:裴虬,大历
-
孤生知永弃,末路嗟长勤。久安儋耳陋,日与雕题亲。海国此奇士,官居我东邻。卯酒无虚日,夜棋有达晨。小瓮多自酿,一瓢时见分。仍将对床梦,伴我五更春。暂聚水上萍,忽散风中云。恐无再见日,笑谈来生因。空吟清诗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①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②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 ③ ,
-
漓江,一名桂水,又叫桂江,发源于广西桂林东北兴安县猫儿山,与湘水同源,至分水岭与湘水“分离”,因此北去叫湘江,南流叫 “漓江”。它流经桂林、阳朔,在梧州汇入西江。漓江以水质澄清而著名,一江碧水,蜿蜒曲
-
昭代将垂白,途穷乃叫阍。气冲星象表,词感帝王尊。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论。倚风遗鶂路,随水到龙门。竟与蛟螭杂,空闻燕雀喧。青冥犹契阔,陵厉不飞翻。儒术诚难起,家声庶已存。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欲整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