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释】
君子于役:君子,古时对男子的美称,这里指丈夫。于:动词词头。役:指服劳役或兵役。期:服役的期限。曷至哉:曷:何时。意思是:什么时候丈夫才能回到家里呢?埘(shi):在墙壁上挖洞砌成的鸡窝。下来:从高处下来。如之何勿思:怎么不想他。如之何:怎么;勿思:不想(他)。不日不月:不能用日月来计算。有:又;佸(huo):聚会。桀:树桩。下括(kuo):下来了。(11)苟无饥渴:希望丈夫不至于挨饥挨渴。苟:或许,带有疑问口气的希望之词。
【鉴赏导示】
君子于役是写繁重的徭役之苦带给百姓家庭的伤痛。诗中通过一位丈夫服役在外、不知归期的妇女之口的倾诉,反映了西周晚期和周王室东迁以后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状况下的人民的生存状态。诗作中女主人公心理的刻画细致而真实。
【鉴赏】
这首诗写一位山村劳动妇女对长期在外服役、不知归期的丈夫的思念和无可奈何的愁绪。
诗的第一章开头两句直陈其事,诉说丈夫到远方服役去了,不知归期。“曷至哉?”的疑问,表达了她对丈夫不能自已的思念之情。接下来三句对山村家园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为后面的因为丈夫不能归来的惆怅和对丈夫的思念做了极好的铺垫。黄昏时分,最易勾起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丈夫在家的日子,正是他劳动完毕返回家门的时候,如今却不知他远在何方。此时,她触景生情,便不由得产生了“如之何勿思”的感叹。章末默默的一语,透溢出女主人公对丈夫深沉的爱恋,又流露出女主人公内心的极度惆怅。第二章中,诗歌运用了反复咏叹的手法,仍持续着女主人公内心对丈夫的思念、倾诉。“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这短短的一句担忧与祝愿的话,蕴含着纯朴深厚的感情,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役的丈夫的关心与担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服役者经常遭遇到的不幸与折磨。
语言本色质朴、凝练是此诗的又一特点。第一章中“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仅十二字,就勾画了一幅典型的农村晚景图,画面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以此来反衬女主人公的心情,是耐人寻味的。
【鉴赏要点】
[1]名句: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2]复沓的章法、反复咏叹的手法。[3]语言本色质朴、凝练。
-
情知须病,奈自家先肯。天甚教伊恁端正。忆年时、兰棹独倚春风,相怜处、月影花光相映。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後约与新期,易失难寻,空肠断、损风流心性。除只把、芳尊强开颜,奈酒到愁肠,醉了还
-
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天寒猎兽者,走上樊姬墓。 作品赏析〔题解〕“纪南歌”:乐府曲名。“纪南”,城名。位于荆州市江陵区以北5公里处,又名郢城。由于地处纪山之南,故名纪南,又称为纪郢,是春秋战国时期楚
-
忆春草,处处多情洛阳道。金谷园中见日迟,铜驼陌上迎风早。河南大君频出难,只得池塘十步看。府门闭后满街月,几处游人草头歇。馆娃宫外姑苏台,郁郁芊芊拨不开。无风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曾拂来。
-
司马光 李愬谋袭蔡州。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愬然之。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将
-
【4076】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英〕特里·伊格尔顿著,李扬等译,重庆出版社,17 5万字,2018年6月第1版,49 8元)△共10章:[1]驳马克思
-
君子立志诚信以养心,忠孝以安身。|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君子立志诚信以养心,忠孝以安身。》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车骑新从梁苑回,履声珮响入中台。凤池望在终重去,龙节功成且纳来。金勒最宜乘雪出,玉觞何必待花开。尚书首唱郎中和,不计官资只计才。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令狐相公拜尚书后有喜从镇归朝之作,刘郎中先和,
-
黑白演绎如世事,纹枰对弈悟人生。棋如世事,人生如棋。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人们就把围棋与人生联系在一起,把围棋的棋理看作是做人的道理
-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者简介】 李白(参见本书第9页“作者简介”。) 【注释】
-
到山里去,一定要在冬天。到山里去,一定不要坐车。两个一定,是你的坚持,也是你的理想。因此,尽管你逃离软红十丈,到山里去过许多回,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