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唐宋词之陆游《鹊桥仙》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唐宋词之陆游《鹊桥仙》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鹊桥仙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释】 ①钓台;严子陵钓台,在今浙江桐庐县西三十里富春江北岸。②理棹:泛船。棹(zhao),划船工具,状如桨。③严光:东汉隐逸高士,字子陵。原籍浙东会稽余姚,少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称帝,严光变名姓隐身不见。事详后汉书·逸民传

【译文】 挑一竿风月,披一蓑烟雨,家住在严陵钓台西畔。网得鱼来挑卖时怕靠近城门那边,更何况肯去那红尘俗世,人事鼎沸之处?潮起了赶着出舟打鱼,潮平时系小舟在近岸,潮退了高歌一曲驾舟归去。世人错把严光来比拟我,其实呢,我就是我,一个无名渔父!

【集评】 近代·俞陛云:“首三句如题之量。‘怕近城门’二句未必实有其事,而可见托想之高,愤世疾俗者,每有此想。‘潮生’三句描写江海浮家之情事,句法累如贯珠。‘无名渔父’四字尤妙,觉烟波钓徒之号,犹著色相也。渔父词以张志和数首为最著,此作可夺席矣。”(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念几乎陶冶教养着所有的文化人,陆游也不能外。淳熙十四年(1187)放翁权知严州军州事,严州即今浙江建德一带,钓台密迩其地,于是严子陵的高风亮节正可疗治其壮志不酬的创痛,一种隐逸其间的意念油然而生。这首词即写于此种心境时。别以为这词是写实,放翁真的当了渔父,其实整首词只是词人构建的一组意象,他要传述的是“况肯到、红尘深处”的厌弃恶浊现实的心态。这种厌世出尘的情怀似乎颇为消极,然而究其实,是一种愤懑的表现,是悲慨之甚的无言抗争。此词风调略近朱敦儒的樵歌(一名太平樵唱),但二种闲适仍有异同。朱氏的怡淡飘逸大抵表现在“靖康之耻”前,与放翁的身处山河破碎之时,报国无门而以清狂闲逸来平衡一己心态,有着质的差异。

猜你喜欢
  •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名句】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释义】能经常吃上饱饭,然后才会追求美食;能经常穿上保暖的衣服,然后才会追求服装的华丽;能经常住上像样的屋子,然后才会追求享乐。

  •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出处】唐 王维《归嵩山作》 。 【翻译】流水似有情意欢迎我归来呵,投林的暮鸟陪伴我一道回还。 【赏析】 运用拟人化手法,将流水、暮 禽赋于人的感情: 清清的流水好象

  • 崔颢《长干曲·其一》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长干曲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诗文解释】 你家住在哪儿?我家就在横塘。停船暂且相问,或许我们还是同乡呢。 【词语解释】

  • 王安石《复仇解》原文、赏析和鉴赏

    王安石 或问复仇,对曰: 非治世之道也。明天子在上,自方伯、诸侯,以至于有司,各修其职,其能杀不辜者少矣。不幸而有焉,则其子弟以告于有司; 有司不能听,以告于其君; 其君不能听,以告于方伯; 方伯不能

  • 欧阳修《得滕岳阳书大夸湖山之美郡署怀物甚野其意有》全诗鉴赏

    峭巘孤城倚,平湖远浪来。万寻迷岛屿,百仞起楼台。太守凭轩处,群宾奉笏陪。清霜荐丹橘,积雨过黄梅。逸思歌湘曲,遒文继楚材。鱼贪河岫乐,云忘帝乡回。遥信双鸿下,新缄尺素裁。因闻夸野景,自笑拥边埃。龙漠方多

  • [南吕]四块玉·闲适·关汉卿

    [南吕]四块玉·闲适 关汉卿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大都(今

  • 《次韵追和钱穆父内翰勰赵伯坚大卿令铄游颍湖赏析》

    【原题】:次韵追和钱穆父内翰勰赵伯坚大卿令铄游颍湖呈正字宝学即伯坚子也

  • 高中选修古诗词及解析(选修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目录)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中选修古诗词及解析,内容包括选修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目录,十首高中课外古诗词及鉴赏,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所有篇目。选修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长恨歌/白居易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和赏析

    辛弃疾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

  • 《老子》主题思想之复归于朴

    [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三十七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