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登泰山》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张养浩登泰山
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这是一首登临抒怀的七言律待。泰山又称东岳,在今山东省中部,与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合称“五岳”。泰山最高处为玉皇顶 (又称天柱峰),位于泰安县境内,海拔1545米,并不比华山、恒山高,但由于古人尊崇东方,以为东方是万物始生之地,所以有“五岳之长”的美誉。
自古以来,泰山就是历代帝王向往之地,能在这里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被视为昭垂万代之举。泰山更是历代文人墨客常喜登临游赏之地,留下了许多遗闻逸事与不朽之作。孟子·尽心上谓“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可见泰山拔世独立之气势; 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的名句更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登高远眺可扩大人的胸襟,陶冶人的情怀,甚至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异样感觉,古人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绝非夸饰之语。
这首登泰山没有用太多的笔墨渲染泰山景象,以写意抒怀为主,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王国维人间词话),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登临泰山并不是一件轻松之举,但诗人渴望览胜之情竟使他忘却了攀登之艰,仿佛如乘风驾云一般轻快。首联上句“风云一举到天关”,在看似轻松的笔墨中反映出内心的喜悦和迫不及待一览胜概之情,诗人愉快的心境似乎缩短了空间的距离,犹如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的吟哦一样,是内心激情的外化。
“快意平生有此观”,诗人看到了什么呢? 唐诗人李贺梦云诗有“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之句,本是他梦游玉宇的奇想,齐州在此泛指中国,中国古代有九州之说,故云“九点烟”,极言居处之高。此外,齐州又是今山东济南一域的古称。颔联上句“万古齐州九点烟”化用李贺诗意,将泰山巍峨高耸的气势写出,又饶有本地风光,想象中景与现实中景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万古”的历史纵深感。“日上三竿”是平地上早晨九点左右所见太阳的高度,古诗早有“日上三竿风露消”(岁华纪丽引诗) 的吟诵。泰山由于高耸云天,在泰山极顶望日就有了与平地不同的感觉,登高所见者远,因而推延了地平线,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日上三竿的景象。两句写景很有特色,泰山极顶以下云环雾绕、一片苍茫中托一轮红日高挂,终于引来诗人哲理性的思索。
“井处”是坐井观天之意,因在地平以下又处境局促,故喻见识不高。“巢居”原指原始人类栖息树上,庄子·盗跖:“古老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传说古代的隐士巢父即因巢居而得名。“巢居”的境况并不比“井处”宽敞,何以诗人吟出“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的颈联呢? 原因就在高低之势不同。诗人登泰山居高临下,俯瞰脚下,顿觉天地宽阔,连类而及,自然想到“巢居”与“井处”的高下之分,正如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的感受一样,显然具有“登得高,看得远”与高瞻远瞩的哲学涵义。
在一番深沉的思索之后,诗人又因情生景,张开想象的翅膀,驰骋情怀,遨游天界了。尾联二句就是诗人畅想游仙的写照。洪崖是传说中黄帝的臣子伶伦,至唐尧时已活了三千岁,号洪崖先生,是中国古代的仙人。郭璞游仙诗:“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本诗中“笑拍洪崖咏新作”本此,是诗人想象中神游太虚的境界。“笙鹤”暗用仙人王子乔事,据列仙传卷上载: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楚辞·远游“吾将从王乔而娱戏”,王乔即王子乔。“笙鹤”关合王子乔“好吹笙”与“乘白鹤”二事,“满空笙鹤下高寒”就是许多仙人乘鹤从天而降,笙乐仙歌缭绕之意。苏轼有句云:“泠然心境空,仿佛来笙鹤”。就是凝神冥想中思接仙境的写照。本诗用王子乔故事是作者于志得意满之际的一种心灵净化的反映,他幻想与古代众仙结伴盘桓于泰山之颠,畅游于缥缈瑰丽的仙境,忘却了尘世的喧嚣。
这种类似出世的遐想在古人作品中常常出现,苏轼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时,也曾产生这样的感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 这是游赏祖国锦绣山川时产生的一种奇异的幻境,本诗尾联所表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受。
全诗写实与想象相结合,直感与哲理相交织,展现了诗人志趣高洁而又恬淡闲远的内心世界,富于情趣; 颈联蕴涵深远,又富理趣。陆机文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故。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本诗之立意与构思深得陆机之意,情与理的交融,构成了此诗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特色。
-
【原题】:依韵和元参政正月十九日候聚厅移刻未至石占绝句
-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燥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娇小儿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 “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 以为草树香清者,无如兰,味清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休
-
俯槛临流蕙径深,平泉花木绕阴森。蛙鸣鼓吹春喧耳,草暖池塘梦费吟。赌墅乞甥宾对弈,惊鸿送目手挥琴。嗟予远捧从军檄,不得披裘五月寻。
-
古文观止·柳宗元·桐叶封弟辨① 古之传者有言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移根易地莫憔悴,野外庭前一种春。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
-
拂石登古坛,旷怀聊共醉。云霞伴酣乐,忽在千峰外。坐久还自醒,日落松声起。
-
蒙古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与其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饮食禁忌习俗。他的忌食习俗,无不与他的社会生活有关。 蒙古人忌食马肉,是因为马与整个蒙古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有直接关系。蒙古人用马乳做奶酒,供人们饮
-
广平兄: 来信收到了。今天又收到一封文稿,拜读过了,后三段是好的,首一段累坠一点,所以看纸面如何,也许将这一段删去。但第二期上已经来不及登,因为不知“小鬼”何意,竟不题作者名字。所以请你捏造一个,并且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