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兰说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 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 曰: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衔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夫! 于是使童子剔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
(歇庵集)
本文一开始,说明闽兰贵而难养,并以 “富家娇小儿女”作了比喻,使读者感到这种兰花确实不同寻常。可是,“闽兰独用茗汁”的传闻,把兰花的养植引上歧径。结果是两盆兰花“叶日短、色日瘁,无何,其一槁矣”。读到这里我们自然要对“用茗汁”的说法产生怀疑。
“他家客”说养兰,言之凿凿,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先是用 “以甘食人”的百谷和“以芳悦人”的百卉相比拟,说明“臭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又以 “龟不食”的说法与“闽兰不嗜秽”相比拟,指出“皆妄也”。两处类比推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言简而意赅。他还直率地批评了作者“固而溺所闻”。应该说是中肯的。文章详尽地记录他的这一番话,说明作者对他的话似乎并无异议。
但是,作者没有马上把弯子转过来,可能是对闽兰的习性过于理想化,感情上不愿接受闽兰也嗜秽的现实。可是,实践失败的结果是活生生的,不得不使他进一步冷静地思考:也许闽兰是“易其嗜,丧其故”,失去了原来的习性,变了。兰芷可以失去芳香,荃蕙甚至可以变为茅草。闽兰不再“独用茗汁”,与别的花卉一样也变得“嗜秽而溉”,有什么奇怪的呢?不管怎么说,作者终于接受了现实,“于是使童子剔槁沃枯,运粪而渍之。”结果令人满意——“遂盛”。
不墨守成规,面对现实,顺应事物的变化这就是本文能够提供给读者的启示吧!
-
[宋]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
《淮南子》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 全文、注释、鉴赏
〔诠言训〕 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反性之本,在于去载 ① ;去载则虚,虚则平。平者,道之素也;虚
-
谛听花落花落是一种凄凉的美丽。懂得了这份心惊与无奈,心灵才会有青果缔结的空间。花落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洒脱。芬芳,在花落时荡然无存
-
师道类名言赏析《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黄昏将会最终分开我们吧一个人陷落光芒有点茫然,惊慌像被逼入墙角簌簌发抖的美隔着一阵细雨,几重黯淡的山峦赞美和惊叹都是你的你从未在我
-
引 言“赤岸”是一个小村的名字。她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太行山脉深深的皱褶里,像蜂巢一样,简单又丰富,默默地悬挂在高高的崖壁上,沐浴
-
梁有汤惠休,常从鲍照游。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出。卓绝二道人,结交凤与麒。行融亦俊发,吾知有英骨。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大海乘虚舟,随波任安流。赋诗旃檀阁,纵酒鹦鹉洲。待我适东越,相携上白楼。
-
檀弓上 【题解】 本篇是孔门弟子所作,开篇记录了一个名叫檀弓的人的故事。檀弓,鲁国人,精通礼,所以作为篇名以表彰之。篇中较多记
-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李白①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注释】①李白:见《乌栖曲》。【诗本事】《秋浦歌十七
-
七星岩,又名星湖,在广东肇庆市北郊,由7座陡峭的石灰岩山体组成,布列似北斗七星,故名。其风景以湖岩石洞取胜,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岗”之称。诸岩北倚山崖,余三面被湖水环抱,湖面460万平方米,被蜿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