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示长安君》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王安石示长安君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②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③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④
【注释】 ①长安君: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县君:唐宋五品官员母和妻的一种封号。②草草杯盘:犹言家常便饭。③“又作”句:指作者将出使辽国。④雁南征:古人有雁足传书的传说,见汉书·苏武传。这里指寄信到南方来。
【译文】 少年时与姐妹离别,心境已不平静;而今到了老年,即使相逢也觉伤情。您用家常便饭为我送别,好让我们亲昵地说笑;在暗淡的灯光下,兄妹促膝漫话家常,多么温馨。我正为兄妹们被湖海阻隔多年而感伤,没想到又要冒着风沙作万里外的异域之行。你若问我几时才能重逢,等到大雁南飞的秋天,我的书信一定会寄到你手中。
【集评】 宋·吴可:“七言律一篇中必有剩语,一句中必有剩字。如‘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如此句无剩字。”(藏海诗话)
今·程千帆:“写得极朴实,极沉着,而且从生活的描写中透露了诗人的个性。”(古诗今选第480页)
今·陈文华:“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这二句的好处在于能准确地选择家庭生活中的细节,运用恰当传神的词语,创造出一个温暖亲昵的家庭气氛的意境,以实证虚,说明自己的手足之情和家庭之乐,以见‘怆情’的真实。”“这首诗对仗的技法也很高明。一般律诗都是中间二联对仗,此诗首联以‘少年’和‘老去’对起,造成一种似对非对的效果;颔联无论从内容、用词还是音调来看,的为工对;颈联又改用流水对,这就使全诗情韵相生,显得既工稳又活泼。”(宋诗鉴赏辞典第205—206页)
今·金性尧:“全诗没有一句浮文,三四两句尤为亲切自然。善用叠字也是王诗的一个特点。读了之后,仿佛还可看到兄妹两人,在昏昏灯火旁话着家常。”(宋诗三百首第99页)
【总案】 嘉祐五年(1060),王安石奉命出使辽国。这首诗是他出发前写给妹妹文淑的。文淑“工诗善书,强记博闻”,聪明过人而又“不自高显”(王安石长安县太君墓表),兄妹之间感情深厚,故而诗写得真挚、深沉,亲切自然。这种深刻地抒写手足情谊和家庭悲欢的作品,尤富于人情味,能引起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普遍的共鸣。何况,诗人在抒写兄妹之间难得的短聚和匆匆别离的场景、细节中写出了妹妹的俭朴生活和丰富感情,也写出了自己的四海之志、骨肉之情以及对于人生的深沉感喟,这就使诗显得更有份量。诗在章法结构、炼字造句、对仗和叠字的运用等方面,确实体现出高超的技巧。难得的是,写得那么朴实自然,使人感觉不到运用技巧的痕迹。可以说,已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
作者: 董笔正 【本书体例】
-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
唐宋词之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定风波 次高左藏使君韵》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②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③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 ④ 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⑤ 【
-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 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
-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岁月杀忧栗,慵疏寡将迎。追游疑所爱,且复舒吾情。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旷望少行
-
【原题】:春秋终讲伏蒙知府谏议临视学舍宴劳诸生谨成小诗叙谢
-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① 。(《庄子·至乐》) 【注释】 ①至乐、至誉:无限无极的快乐、荣誉。 【译文】 最高境界的快乐就是无所谓快乐,最高境界的荣誉就是无所谓荣誉。(因为有快乐就会有不快乐,有不快乐当
-
广文遗韵留樗散,鸡犬图书共一船。自说江湖不归事,阻风中酒过年年。
-
南村诸杨北村卢,(谓杨梅、卢橘也。)白花青叶冬不枯。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
-
黄稚荃《率诸幼稚溯江返蜀十四首(选一)》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黄稚荃率诸幼稚溯江返蜀十四首(选一)序:七七事变后,八月日寇攻上海,轰炸南京。率诸幼稚溯江返蜀。殷忧侘傺,诗以志之。佳丽南朝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