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诗经鉴赏

《晨风》原文与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晨风》原文与鉴赏

作者: 董笔正 【本书体例】

【原文】:

彼晨风(1),郁彼北林(2)。未见君子(3),忧心钦钦(4)。如何如何(5)?忘我实多(6)!

山有苞栎(7),隰有六駮(8)。未见君子,忧心靡乐(9)。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10),隰有树檖(11)。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鉴赏】:

晨风的主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诗序说:“晨风,刺康公也。忘穆公之业,始弃其贤臣焉。”毛传和郑笺都据此加以发挥,认为这是一首政治讽谕诗。这种看法,牵强附会,殊与诗意不符,因为从诗中根本看不出任何与穆公、康公有关系的地方。朱熹则认为晨风是一位妇女思念丈夫之诗。他在诗集传中指出:“君子,指其夫也”。又指出:“妇人以夫不在,而言彼晨风则归于郁然之北林也,故我未见君子,而忧心钦钦也,彼君子者,如之何而忘我之多乎!”从全诗的内容与情调看,朱熹的说法是符合诗意的,是可信的。

全诗共三章。每章六句,分三层(每两句为一层)。开头两句是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朱子语类)首章的“彼晨风,郁彼北林”,以这位妇女看到疾飞的晨风飞向茂密的北林,回到它栖息的地方,自然地勾起了她对离家在外,长期未归的丈夫的思念。第二章的“山有苞栎,隰有六駮”和第三章的“山有苞棣,隰有树檖”,也是写眼前景物,由树木都在适合于它们生长的地方上生长,而联想到自己的丈夫却没有回到家里来生活。因此,各章的第一、二句,都是托物起兴,借写鸟、木,以引起这位妇女的思夫之心。中间两句写这位妇女思念丈夫的忧愁之心,这种忧愁是逐步加深的,首章的“忧心钦钦”是忧思难忘,第二章的“忧心靡乐”进一步写忧愁思念,内心忧愁,毫无乐趣,第三章的“忧心如醉”,也是忧愁得神情恍惚,如痴如醉。末两句,各章都是“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写这位妇女对丈夫忘家不归的不解和怨恨。虽然各章文字一样,但随着诗中忧愁的逐步加深,这种不解和怨恨之情,也是逐步加深的。

这首诗在章法上的最大特点,是运用重章叠句的复指手法反复咏叹,不但从怨艾中表达出深切的思念,而且还写出了感情的递进和深化过程,使作品的感情有很强的感染力。

猜你喜欢
  •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名言: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注释: 钟子期、伯牙: 春秋时一对知心朋友。刘向在本章说:“伯牙子鼓琴, 其友钟子期听之, 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 “事断于法”注释、译文和评说

    君人者,舍法而以身治,则诛赏予夺,从君心出矣。然则受赏者虽当,望多无穷;受罚者虽当,望轻无已。君舍法,而以心裁轻重,则同功殊赏,同罪殊罚矣,怨之所由生也。是以分马者之用策,分田者之用钩,非以钩策为过于

  •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注释、译文和评说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韩非子·五蠹》) 【注释】 书简:书籍。古代把字写在竹简

  • 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全诗赏析

    春尽杂英歇,夏初芳草深。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绿苹散还合,赪鲤跳复沉。新叶有佳色,残莺犹好音。依然谢家物,池酌对风琴。惭无康乐作,秉笔思沉吟。境胜才思劣,诗成不称心。

  • 《何处寄乡愁》高勤散文赏析

    乡愁不是愁,是满满的幸福,是可以向自己的来路深深跪下去的一捧喜悦!乡愁像一块红薯,样貌平常,根扎进泥土,适意的香甜便慢慢走来。在许

  • 《浪淘沙令赏析》

    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

  • 苏舜钦《望太湖》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苏舜钦《望太湖》 杳杳波涛阅古今,四无边际莫知深。 ② 润通晓月为清露,气入霜天作瞑阴。 ③ 笠泽鲈肥人脍玉,洞庭柑熟客分金。 ④ 风烟触目相招引,聊为停桡一楚吟。 ⑤ 【注释】 ①太湖:在江苏省吴县

  • 周玉晨《十六字令·眠月影穿窗白玉钱》自我解嘲词作

    这是一首十分别致的小词。《十六字令》的形式在词调中显得很特别,只有十六个字,其短小为词中之最,在这样短小的篇幅里表现出完整、生动的意境是很不容易的。

  • 《太阳的季节》作品分析

    日本当代作家不原慎太郎*的成名作、代表作,1955年7月发表于《文学界》,获该杂志的文学界新人奖,后来又获得第34届芥川文学奖。主人公津川

  • 《古文观止·两汉文·王粲·登楼赋》鉴赏

    古文观止·两汉文·王粲·登楼赋 登兹楼以四望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