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三衢道中》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曾几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②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 ①三衢:今浙江衢县。②梅子黄时:指江南梅雨时节。柳宗元梅雨诗云:“梅实迎雨时。”赵师秀约客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泛尽:游够了的意思。
【译文】 梅子黄时反而天天放晴,泛舟游尽小溪,再转向山路步行。下山路边的绿阴,和来时一样浓厚,只是绿阴中增加了几声黄鹂的啭鸣。
【集评】 今·刘学锴:这首诗“在构思和剪裁上都颇见匠心”;“‘不减’与‘添得’的对照,既暗示了往返期间季节的推移变化——已经从春天进入初夏,也细微地表达出旅人归途中的喜悦。……这就为本来平常的景物平添了诗趣。”(宋诗鉴赏辞典第799页)
今·倪其心、许逸民:“‘绿阴’、‘鹂声’,动中有静。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宋人绝句选第197页)
今·顾振彪:“诗人在‘来时路’与归时路的对照上,不重于色,而重于声,突出了啼鸣的黄莺的声音,这使整首诗活了起来。”(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第750页)
【总案】 一首成功的记游诗,并不一定要依照游览的时空次序,巨细不捐地记下所有见闻;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才能表现出优秀诗人的独到本领。这首诗,不仅语言平易,风格清新活泼,而且确如刘学锴先生所说,在构思和剪裁上颇见匠心。首句强调天气特殊,为下文描写旅途清幽风光伏笔;而归途中浓郁绿阴丛里的“四五声”黄鹂的歌唱,也可与来时风景形成对照,突出旅途的新鲜感受。诗中的对比描写手法看似漫不经心,却恰恰表现了诗人异常敏锐的观察、感受力和巧妙的表现技巧。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
-
【4172】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国干训教材编审指导委组织编写,黄树贤主编,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17 4万字,2019年2月第1版,
-
词的现身:翟永明的土拨鼠*阅读的粗疏、匆忙和低质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共同特征。这是一个小品文和专栏文章的时代,硬要人们阅读现代诗
-
庾信 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这是一首咏梅抒怀诗。从诗中抒发的感情来看,似是屈仕北朝之作。庾信是齐、梁著名宫体诗人庚肩吾
-
《卜算子·咏梅》是陆游的一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与坚韧,表达了作者的坚定意志和对梅花的赞美。这首诗以简洁而精练的词句展现了梅花的坚强品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自信和豪情壮志。诗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梅花的独特魅力与作者的坚定信念相联系,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整首诗字字珠玑,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崇拜和自身的追求。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具有力量和美感的梅花形象。《卜算子·咏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悲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没有什么特别悲的古诗词,求带有“悲”字的古诗10首,带有悲字的诗句。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
-
从时令看,阴郁的秋、冬早已过去,现在则是“旧识春风好,殷勤拂面来”的春日了。施闰章大约也已返回故乡,享受着“高柳不藏阁,流莺解就人”式的赋闲之乐。
-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不叹携手
-
诗歌借景抒怀,情景相生,风格雄健而意境苍凉,抒发了诗人悲秋之情与羁旅之思。
-
惊风击面黄沙走,西出崤函脱尘垢。使君来自古徐州,声振河潼殷关右。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北临飞槛卷黄流,南望青山如岘首。东风吹开锦绣谷,渌水翻动蒲萄酒。讼庭生草数开樽,过客如云牢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