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宋词典故“头颅如许”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宋词典故“头颅如许”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头颅如许

【出典】 南朝梁·陶弘景与从兄书:“仕宦期四十左右作尚书郎,即抽簪高迈。今三十六,方作奉朝请,头颅可知,不如去。”(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六)

【释义】 梁人陶弘景计划四十岁作到尚书郎随即辞官退隐,结果到了三十六岁才作到奉朝请,斑白的头发告诉他原订的计划已难以实现(潘岳在三十二岁时已出现花白头发),他在给从兄的信中感叹说:“头颅可知,不如早去! ”感叹头上花发不饶人,不如放弃仕途,及时隐退。宋词中常用此事作为感叹年迈,不求仕进的典故。

【例句】 ①落魄行歌记昔游,头颅如许尚何求。(陈亮鹧鸪天·怀王道甫2101)这里用本典自叹年迈,对仕进已无所营求。②五十头颅,早已觉、飞腾景暮。(郭应祥满江红·次子云弟韵2227)这里用本典自叙年届五十,已难发迹。③景物依然,头颅如许,何事嗟漂泊。(高惟月念奴娇[岩扃不锁]2284)这里用陶弘景事,自伤年迈,生活失意。④头颅如许相与,岁寒犹赖有,白发公道。(李曾伯齐天乐·壬子和陈次贾为寿韵2809)这里用陶弘景事,伤叹年华流逝。⑤自笑头颅如此,奈乌轮难系,驹隙如驰。(李曾伯八声甘州·和韵2813)这里用本典自嘲年迈。⑥其奈头颅如许。(李曾伯水龙吟·再和2822)这里用陶弘景事,自叹年事已高,壮志未酬。⑦江上路,二十载头颅,凋落今如许。(翁孟寅摸鱼儿[卷西风]2947)这里用本典感叹年华流逝,仕途失意。

猜你喜欢
  •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赏析》

    该诗首联横空而来,从远处落笔。遥望北固山,像是大海的门户,横亘天边。古代北固山距海要比现代近得多,唐、宋以后,大海逐渐东移二三百里,因此诗中称北固为海门是符合当时情况的。金山与北固山遥相对峙,此句正是登山所见,虽写北固山而金山之位置可见。句中“天末”、“海门”、“横”等词构成了宏丽阔大的画面,以如此

  • 张庆和《仰望一幅照片》

    吉林省敦化市陈翰章烈士陵园内,一幅只有陈翰章将军头颅的照片安放在纪念馆的展台上,供人们瞻仰。 ——题记仰望这幅照片,仿若在仰望一座

  • 《尔雅注》序 赏析和解读 - 序跋鉴赏

    《尔雅注》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文献,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它为我们了解古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学习《尔雅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文化。这本书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且对于后世的文字研究和教育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尔雅注》的出现填补了古代文字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后代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通过研读《尔雅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发掘古代文明的价值。它为后世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古代文字,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总之,《尔雅注》是中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丈夫生世会儿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名言: 丈夫生世会儿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注释: 蹀躞(die sie): 走路小心翼翼的样子。垂羽翼: 垂着两手, 此形容人卑缩的样子。 句意: 男子汉大丈夫在世上能活多长时间, 怎么能够处处小心翼

  • 杜甫《乘雨入行军六弟宅》全诗赏析

    曙角凌云罢,春城带雨长。水花分堑弱,巢燕得泥忙。令弟雄军佐,凡才污省郎。萍漂忍流涕,衰飒近中堂。

  • 范仲淹《苏州十咏其五·阊门》全诗鉴赏

    吴门耸阊阖,迎送每跻攀。一水帝乡路,片云师子山。落鸿渔钓外,斜柳别离间。白傅归休处,盘桓几厚颜。

  •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出处】唐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 【意思】在冥冥日暮时,霏霏烟雨中,诗人送别 友人,离情绵绵,不禁潸然泪下,泪水与雨水交融在一起沾湿了衣襟。 作者用直抒胸臆的诗

  • 徐宏祖《游武夷山日记》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徐宏祖《游武夷山日记》 徐宏祖 二月二十一日,出崇安南门,觅舟。西北一溪自分水关,东北一溪自温岭关,合注于县南,通郡省而入海。顺流三十里,见溪边一峰横欹,一峰独耸。余咤而瞩目,则欹者幔亭峰,耸者大王峰

  • 白居易《读庄子》全诗赏析

    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 作品赏析【注释】: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①①无何乡:《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