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弥逊《春日即事》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李弥逊春日即事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①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②
【注释】 ①狼藉:像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此指落花满地,杂乱不堪。②张罗地:可以张网捕捉鸟雀的地方,形容门庭冷落。史记·汲郑列传有“门外可设雀罗”之语。宿鸟。指归巢鸟。
【译文】 小雨儿丝丝,密如织网,仿佛要罩住这晚春。花瓣儿飘飘,落红满地,时候已近黄昏。门口幽静得可以罗雀,绝无车马扬尘。暮归的鸟儿,声声噪晚,我悄悄掩上柴门。
【集评】 今·刘学锴:“诗的前幅写春残日暮的景象,后幅写闲居生活的冷寂,而从‘丝网’联想到‘鸟罗’,从‘黄昏’过渡到‘宿鸟’、‘掩门’,上下承接得很自然。”“如果将作者失势的原因(反对和议,触忤秦桧)与诗中所抒写的情景联系起来体味,则后两句所蕴含的感慨便更深了。”(宋诗鉴赏辞典第861页)
今·倪其心、许逸民:“这诗似是他借写春雨即兴抒发对秦桧苟安求和排斥异己的愤懑。……诗人巧妙地用了‘门可罗雀’的故事,但不把讽刺指向世态炎凉,而归咎于春雨罗网,因而突出了政治寓意,更加暴露了罗网的险恶,也显出了自己的明智和尊严。”(宋人绝句选第203页)
【总案】 这是作者隐居连江西山时写的一首诗。首句写雨,以“丝”字与“网”字相呼应,写出了春雨细密纷斜的特征,可称妙笔。二句写落花满地,残春日暮,使人易生惆怅。既点出具体时间,又透露出诗人伤春的情怀。三、四两句写到人。“车尘不到张罗地”是说自己门前冷清,更流露出世态炎凉的感叹!“宿鸟声中自掩门”,以宿鸟噪晚之声反衬庭院的寂静。而“自掩门”的“自”字,既有百无聊赖之感,又含有孤芳自赏、清操自守的意思,这正是一位因反对和议而遭到打击的爱国士大夫所具的情怀。
-
茹志鹃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 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
-
作者: 程光炜
-
【原题】:因与西廰参政侍郎弈棋予輸纸笔砚三物以诗见徵属宣毫适尽但送蜀笺端砚继以此章
-
作者: 张翼之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里说:“善
-
奔走朝行内,栖迟林墅间。多因病后退,少及健时还。斑白霜侵鬓,苍黄日下山。闲忙俱过日,忙校不如闲。
-
庆吊经过懒,逢迎拜跪迟。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羸?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除却崔常侍,无人共我争。今朝吴与洛,相忆一欣然。梦得君知否,俱过本命年。[余与苏
-
中国童话《任大星·书包里藏着两个多嘴的人》鉴赏
-
宋·苏轼 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 2 ,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乃课奴婢舂以为饭 3 ,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 4 ,云是“嚼虱子”。日中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今日复令庖人
-
【注释】:词人前后写了六首渔父词(均调寄《 好事近》)来歌咏其晚年寓居嘉禾的闲适生活。这是其中的一首,写得情趣盎然,清雅俊朗,流露出一股闲旷的风致。开头一句表明自己放弃官场生活的坚决。“摇首”二字很形象,既对“红尘”否定,又不置一辞,这是一
-
蕙草芳未歇,绿槐阴已成。金罍唯独酌,瑶瑟有离声。翔泳各殊势,篇章空寄情。应怜三十载,未变使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