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董传留别》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苏轼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②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③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④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⑤
【注释】 ①董传:字至和,洛阳人,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穷困早卒。②粗缯:劣质丝织物。生涯:生,生平。③瓠(hu户)叶:瓠的叶子,可作菜用。据载,东汉刘昆有学生五百多人,每年春秋两度祭祀,常常准备好各种礼仪并用木瓠的叶子作祭祀品。瓠,葫芦、冬瓜等的总名。强:勉强。旧时考试是在秋天举行,夏季槐花黄的时节正在忙于温书应考,故有“槐花黄,举子忙”的谚语。这两句大意是董传倦于从师学礼,又忙于温书应考。④寻春马:唐代新科进士有头簪鲜花,骑马踏春的习俗。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即写此事。择婿车:唐代科举风俗:放榜那天,新科进士要在曲江宴会,公卿门阀之家常常装饰车马,前来选婿。这句暗示董传尚未娶妻。⑤诏黄:黄麻纸写的诏令。字如鸦:常指乱涂或书法拙劣,这里指黑色的字迹。这两句表达作者期望董传中举之意。
【译文】 您粗衣劣布蔽身聊度生涯,满腹诗书气度多么潇洒。倦于陪随老师学习礼仪祭典,勉强跟从考生一起温书应考踏槐花。料想考中以后,既无钱财置办踏春示庆的骏马,又被珠光宝气的择婿车弄得两眼昏花。然而名列黄榜,扬眉吐气,足以使世人们羡慕、赞夸。
(闻 涛译)
【集评】 清·纪昀:“句句老健。结二句乃期许之词,言外有炎凉之感,非有所不足于董传也。”(纪批苏诗卷五)
近·高步瀛:“(首联)飘然而来,有昂头天外之概。”(唐宋诗举要卷六)
【总案】 治平元年(1064)十二月,苏轼罢凤翔签判任赴汴京,途经长安,与董传话别时作此诗。董传一生穷困不遇,苏轼对此给予深切同情,并用良好的祝愿来宽慰董传。诗中层层交织着董传粗衣在外而经纶在内、贫困窘迫的现状与作者美好祝愿之间的种种矛盾,造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养心欲诚,择术欲精,自知欲明,责人欲轻。|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养心欲诚,择术欲精,自知欲明,责人欲轻。》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绘战场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战场的诗句,描写战场的诗句,表达战场的诗句。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从军行·其二》唐代:李白释义: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
-
年年金蕊艳西风。人与菊花同。霜鬓经春重绿,仙姿不饮长红。焚香度日尽从容。笑语调儿童。一岁一杯为寿,从今更数千锺。
-
东南沧海郡,幕府清风堂。诗书对周孔,琴瑟亲义黄。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言兰一相接,岂特十步香。德星一相聚,直有千载光。道味清可挹,文思高若翔。笙磬得同声,精色皆激扬。裁培尽桃李,栖止皆鸾皇。琢玉作镇
-
《西江月》 年代:宋作者:柳永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遥两竿红日上花棚。春睡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
绝句妙境多在转句生意,此诗转句入妙,觉上二句都有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
-
【生卒】:1866—1941【介绍】: 俄国作家、哲学家、批评家,俄国象征主义*的首倡者之一。他生在彼得堡一个宫廷官吏的家庭中。在彼得堡大
-
逸气轩眉宇。似王良、轻车熟路,骅骝欲舞。我觉君非池中物,咫尺蛟龙云雨。时与命、犹须天付。兰佩芳菲无人问,叹灵均、欲向重华诉。空壹郁,共谁语。儿曹不料扬雄赋。怪当年、甘泉误说,青葱玉树。风引船回沧溟阔,
-
书香萦怀收到西岭雪的“红楼系列”四本书兴奋了一阵。小心翼翼地撕开层层厚厚的包装纸,露出墨香四溢的书来,入眼后挨个抚摸,翻过来调过去
-
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原文】 昔有国王,设于教法:诸有婆罗门等,在我国内,制抑[1]洗净。不洗净者,驱令策使种种苦役。有婆罗门空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