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贺新郎 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全诗鉴赏
儿曹不料扬雄赋。怪当年、甘泉误说,青葱玉树。风引船回沧溟阔,目断三山伊阻。但笑指、吾庐何许。门外苍官千百辈,尽堂堂、八尺须髯古。谁载酒,带湖去。
作品赏析
【注释】①此作于庆元二年(1196),时稼轩瓢泉新居已成,然犹未迁徙。徐斯远:徐文卿字斯远,信州玉山人。叶水心文集·徐思远文集序赞其淡功名,乐山水,“以文达志,为后生法”。下第:徐斯远于庆元元年初领乡荐,次年礼部应试落第。 词慰友人落第。叠用故实,但事贴而语畅,一无堆砌呆滞之弊。词由意必及第,而岂料不中;由试官无学、埋没人才而载酒带湖、乐而忘忧;通篇紧扣慰友题旨,抑扬抗坠而又平和舒展。
②“逸气”句:谓友人眉宇间有超逸轩昂的气度风神。
③“似王良”两句:意友人赴试如王良御马,轻车熟路,焉能不中。王良:一名孙无政,晋之善御马者,为赵简子御。骅骝:良马名,相传为周穆王八骏之一。
④“我觉”两句:本以为友人此次赴试当似蛟龙得云雨,腾飞指日。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上疏称刘备“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池中物:喻蛰居一隅、无远大抱负之人。
⑤“时与命”句:友人落第非关文才,乃时命不济。
⑥“兰佩”四句:屈原犹自时命不济,况吾辈落第,宽慰中含鸣不平之意。灵均:即屈原。其离骚自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辞。”重华:舜的别号。壹郁:忧闷。壹,同“抑”。
⑦“儿曹”三句:以左思之误评扬雄之甘泉赋,喻试官之不识友人妙文,以致友人落第。扬雄甘泉赋有句云:“翠玉树之青葱兮,璧马犀之璘■〈王扁〉。”左思三都赋序评曰:“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桔夏熟,扬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按:唐、宋人驳左思者颇多。
⑧“风引”两句:以仙岛神山,风行船回,望而不达,喻友人落第而理想难以实现。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史记·封禅书:“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伊:助词无义。
⑨吾庐何许:杜牧李给事诗:“何处是吾庐。”何许:何处。
⑩“门外”:两句:谓门外列有千百株高大而古老的松柏。苍官:松柏的别称。始皇登泰山,避雨松下,因封松为五大夫。唐武则天封柏为五品大夫。髯须古:亦指松柏。苏轼游蒋山诗:“夹路苍髯古,迎人翠麓偏。”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古文·与余存吾太史书 纪昀昀再拜启,存吾太史
-
感遇(其四) 陈子昂 乐羊为魏将, 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 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 乃属放翁。 孤兽犹不忍, 况以奉君终。 陈子
-
路德章《盱眙旅舍》 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 ② 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③ 【注释】 ①盱眙(xu yi):今属江苏省,在淮河附近,宋金以淮河为界。②擂麻:把芝麻研碎。旋(xuan
-
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入城定何时,宾客半在亡。睡眼忽惊矍,繁灯闹河塘。市人拍手笑,状如失林AA14。始
-
这首诗以北风中的柏树比拟坚贞的节操,无论处在怎样的逆境中,都应当不折不挠,始终自持节操。诗中以树喻人,明示诗人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与乐观豁达的精神。全诗语言犀利而含蓄,感情热烈而鲜明,是一曲大义凛然的正气歌。
-
【4136】国家竞争优势(下)(〔美〕迈克尔·波特著,邱如美译,中信出版社,34 2万字,2012年8月第2版,75元)△国家篇:衰落的大国、经济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适合渔舟唱晚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渔舟唱晚古诗词,渔舟唱晚古诗词,适合与《渔舟唱晚》搭配朗诵诗词。《渔舟唱晚》之一 语出腾王阁序篇,曲成音律古筝弦。清歌几阕风中荡,碧水千帆浪里穿。归鹭追波齐大海,落霞逐日共长天。湖光山色渔舟醉,梦做江
-
《后出塞五首》组诗叙写开元(713—741)天宝(742—756)年间一位军士从应募赴军到只身脱逃的经历,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天宝之变的“酿乱期”的历史真实。 自开元中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兵农分离,出现了职业兵。德宗时李泌论
-
注解:苏联文学是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时代的文学和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时代的文学两者的总称;从狭义说,是指十月革命后苏联时代的文学,或称苏维埃文学。十月革命后产生的苏联文学或苏维埃文学是多民族的文学,据1年统计,苏联文学包含着用种民族文字写作的各民族的文学,其中个民族的书写的文学是在十月革命后创制了各自的民族文字以后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