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叶歌》(王献之)原文、鉴赏和赏析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
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桃叶歌是东晋乐府“清商曲辞引古今乐录,该曲调系东晋中期王献之所作,有歌词三首,本篇是其中之一。王献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也擅长书法,后世并称“二王”。从桃叶歌看,王献之的文才也不差。桃叶是王献之的妾,献之非常爱她,因此写作此歌。
本篇以桃叶的口吻来抒写桃叶对王献之热爱她的感激之情,篇中的郎即指献之。本篇上两句说:桃树绿叶红花互相映带,它那轻盈娇艳的体态,虽然没有春风的吹拂,也仿佛在微微晃动,显得婀娜多姿。这两句表面上写桃树,实际是以桃花比喻桃叶妾的美丽。下两句说:春天百花盛开,在明媚的阳光下,焕发光采的花木品种,真是数也数不清;可是郎君唯独喜爱、采撷我(桃花),其情谊是多么令人感动啊!这两句以桃叶的口吻,写她受到王献之热爱的感激心情。全篇以桃花比桃叶妾,显示出她的娇艳美丽;以王献之于春日百花中独采桃花,表现出他对桃叶的深情和桃叶对他的感激。短短四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把桃叶的美丽、献之和桃叶两人间的情爱都表现出来了,语短情长,堪称古代爱情诗中的一篇佳作。诗的语言朴素明朗,比喻生动,可以看出深受当时吴地民歌的影响。
桃叶歌抒写对婢妾的情爱,除掉受民歌大胆表现爱情的影响外,还显示出魏晋时代文人思想比较解放的特色。在汉代,儒家思想的统治相当强大。儒家提倡诗教,要求诗歌“发乎情,止乎礼义”,表现男女情爱而无关政治教化的作品,往往受到轻视,甚至被目为淫辞,限制很多。因此在汉诗中,我们只能看到像秦嘉、徐淑夫妻赠答的诗篇(即使这样的诗为数也很少),而不能看到像桃叶歌那样的作品。到魏晋时期,儒家思想的统治大为削弱,道家的老庄思想抬头。当时不少文人要求摆脱森严的礼法束缚,崇尚自然,主张顺着人的自然感情行动。在处理男女关系上也是如此。桃叶歌敢于表现对社会地位低下的妾的情爱,可说正是这种时代新风气下面的产物。与桃叶歌同时,乐府吴声歌曲中的碧玉歌、团扇歌与之声气相通。碧玉歌写晋汝南王司马义的爱妾碧玉对汝南王的感激之情,团扇歌写晋中书令王珉和嫂婢谢芳姿间的情爱,题材内容与桃叶歌非常接近,反映了一个时代贵族、文人在生活、创作方面的共同风尚。它们在表现魏晋人的任诞放荡、纵情享受方面,有其消极一面;但在反抗儒家礼法、大胆表现真情实意方面,又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
一 十时改乘正太车西行,雨益大,雾益厚。凭窗望去,只见远山近村都隐入虚无飘渺的境界,依稀古代神话中所说的阆苑蓬岛。这种迷离惝恍的景物,在自然的美中最称蕴藉,较之天朗气清时所见者,格外美妙。沿道多植杨柳
-
原意是徐娘虽已四十多岁了,风韵姿色仍然存在。典出唐·李延寿《南史·徐妃传》:“帝左右暨(jì)季江有姿容,(徐娘)又与淫通。季江每叹曰:‘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
乍似上青冥,初疑蹑菡萏。自无飞仙骨,欲度何由敢。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表达夫妻恩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夫妻恩爱的诗句,形容夫妻恩爱的诗句,表现夫妻之间深深地爱的古诗词。形容夫妻恩爱的诗句如下:《留别妻》苏武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柿灯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柿子的古诗词,古人描写观灯的诗句,关于灯笼的诗句。刘禹锡 咏红柿子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陆游 秋获歌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
-
朝策犁眉騧,举鞭力不堪。强扶愁疾向何处,角巾微服尧祠南。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银鞍绣毂往复回,
-
【原题】:刘秀才明仲当赴礼部试从县令毛某乞诗聊作一首
-
见君乘骢马。知上太山道。此地果摧轮。全身以为宝。我如丰年玉。弃置秋田草。但勖冰壶心。无为叹衰老。 作品赏析【注释】:知上太山道。(山一作行)
-
这是一首题壁诗,是作者于旅行途中,题于他所住的旅馆房间墙壁上。诗用凄清的景物描写渲染内心的寂寞,通过设想妻子深夜惦念羁旅行程表达客居他乡的游子思念妻子之心。
-
《汉魏六朝散文·司马迁·滑稽列传》原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