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东方之月》鉴赏
荡荡的银须飘下
落地生根
以江为乳
以山为土
一时间东方的神话全都开花
在水是莲
在陆是菊
皎皎的明月,在东方之树上高悬
东方之月,升起在东方
滚滚的月潮袭来
浪涛喧哗
以暮为源
以晨为岸
一时间东方的神秘腾空而起
云里是首
雾里是尾
皓皓的明月,吞吐在东方之龙的口中
骑梦而来
骑梦而去
东方之月是骑士
横骑灿烂
纵骑精神
风止而吟
风起而啸
东方之月,浑浑然,不染一尘
这赤裸的大魂
永是东方之魂
东方之月是一曲民族精神的咏叹调,它不是狂飙突进的浩歌。用这种审美情趣去处理这样的题材,可以说是真正把握了东方之月的灵魂的。与西人相比,中华民族性格近于柔。但这种柔不是柔媚,而是高度安详高度沉静下,潜藏着的深沉、恒久、质朴,是空明净远中智慧的辉光在涣涣地盈动。这正是东方型的月的精神。
所以,东方之月在这里就远远超出了自然物象的意义,一直通向民族精神和智慧的极点。月亮,几乎成为自诗经以来中国文人的图腾。由此看来,李钢与月亮就决非一般意义上的派生关系,而是彼此选择和发现的关系了。正是在这颗柔美宁静的星体抚摸下,传统和今天构成了共时性的东西:“皓皓的明月,吞吐在东方之龙的口中/骑梦而来/骑梦而去/东方之月是骑士/横骑灿烂/纵骑精神”。龙,作为诗中的叠加意象,不只是比喻,也不仅是象征,而是东方人生命本身的“现实”。可见,诗人写东方之月、东方之龙,不是恋古,而是要写今天我们民族的命脉、民族的骨骼和灵魂。虽然它高悬于碧树,但它并没有宁息,它“落地生根”,催动“东方的神话全都开花”,虽然它静穆无言,但它并没有疲惫,你听“滚滚的月潮袭来”,东方的神秘终会“腾空而起”!这时,我们再凝望那枚古中国的月亮,就会感到现实和历史之间的深切呼应。创造、坚韧、默默战胜眼前的积重,是民族的呼唤、历史的迫切吁求。这是诗人作为现代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把握。重振东方声威是我们奋斗真正的归宿,“这赤裸的大魂”该是怎样蓬蓬勃勃的创造的大魂啊!
这首诗在回归传统审美性格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很高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诗人回归传统不是为了陶醉其中把玩它的澄明与和谐感,而是提炼出传统中积极的方面启示人们:“东方之魂”该是怎样的,而现在是怎样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思想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于思乡的古诗20首,关于思想的古诗,谁有关于思想的诗句。《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 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原题】:有客来从阳羡闻元绩离家已月余由昆山过临安桐庐计今合归矣元绩当不惜迂路一访仆於苕霅间也戏为一绝招之元绩纯孝人每在道念亲殊切
-
作者: 苏舜钦 【原文】: 予以罪废无所归(1),扁舟
-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
李白《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全诗赏析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颠倒。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颇似楚汉时,翻覆
-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古文·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晋侯、秦伯围郑(1
-
我出生的时候正好有刺猬经过它们是潮湿的 但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接下来的几年 她将要借我年幼的躯体遮蔽锋端动物学家 那些尝试用一本教科
-
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天时有早晚,地力无高低。红者霞艳艳,白者雪皑皑。游蜂遂不去,好鸟亦栖来。前有长流水,下有小平台。时拂台上石,一举风前杯。花枝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