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 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 犹为离人照落花。
这是一首写别后怀人的诗,题为寄人即以诗代柬,寄与所思之人。
诗从别后入梦说起。“依依”是依恋惜别意,“谢家”代指所恋女子之家。唐人常以谢女泛指女郎,如李贺诗“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诗人思极成梦,在进入梦境后,只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入了心上人的家,梦中所见,一切是那么熟悉亲切:四面环绕的小廊,曲折逶迤的栏杆……还是当年的景象,在梦中出现又是如此的分明,依然唤起许多美好温馨的回忆。但是回廊寂寂,阑干斜迤,人去院空,岂不令人惆怅失望。
后两句写梦醒后所见:“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诗人在现实中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与心上人相见,不能直截痛快地与之一诉衷肠,只好求之于梦,但“悠悠梦里无寻处”,令人不免迷惘和伤感。往事已成陈迹,人是再也找不着了,可是那皎洁的月光,在这暮春清冷的夜晚,在这落花纷纷的庭院,依然多情地洒在我这个满怀离情的人身上,这又该是多么令人伤心的现实。落花遍地,既是凋零残败、凄凉伤悲的景象,又象征着那美好的爱情已一去不返。而月之多情也正反衬出人之无情,往日这月光想必曾照着这对爱侣在花前相聚,而今月色依旧,所照的只有孤独的离人。诗人用翻进一层的写法,含蓄深沉地表现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张泌另有浣溪沙词:“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也是写这样的情感体验。
清沈雄古今词话中说:“(泌)少与邻女浣衣善,经年不见,夜必梦之。女别字,泌寄以诗云:‘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浣衣流泪而已。”是则此诗之本事也,大约是可信的。
诗题为“寄人”,实写离情,但又不是直写,而是述梦,借梦境来反映离情,表现自己质朴无华的怀念与追忆。同时,借用景物的描写进行暗示,小廊曲栏,庭院花月,自己的一片相思相忆之情,自然含而不露地包蕴于其间了。
-
命之不易,无遏 ① 尔躬 ② 。宣昭 ③ 义问 ④ ,有 ⑤ 虞 ⑥ 殷自天 ⑦ 。上天之载 ⑧ ,无声无臭 ⑨ 。仪刑 ⑩ 文王,万邦作孚 B11 。(《诗经·文王》) 注释 ①遏:停止。②尔躬:自
-
词写深深之恋,颇有李商隐《无题》的韵味。李诗写别后相思,希望有人传书递简:“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欧词写虽有青鸟传信,却仍不能相唔之苦。 作者表现这种缠绵悱恻之情,出以含蓄之笔,构思跳跃性较大,是其特征。“见好花颜色,争
-
该词上片劈头三句,即作当头棒喝,揭露了宋室南渡后统治阶级在西子湖上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生活。西湖面积并不小,作者为什么说只是“一勺”呢。或以为这是作者登高俯瞰时的一种视觉,其实不然。西湖代指临安,临安又隐寓东南半壁。南宋统治者耽乐于狭小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①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 【注释】 ①一:“元气”或“混沌体”。二:阴阳二气,或天地。三:阴阳二气交合产生的和气。 【译文】 道运动产生
-
侯家故吏歌声发,逸处能高怨处低。今岁洛中无雨雪,眼前风景是江西。
-
城里田员外,城西贺秀才。不愁家四壁,自有锦千堆。珍重尤奇品,艰难最后开。芳心困落日,薄艳战轻雷。(昨日雷雨。)老守仍多病,壮怀先已灰。殷勤此粲者,(贺献魏花三朵。)攀折为谁哉。玉腕揎红袖,金樽泻白醅。
-
“拜上帝教”是洪秀全起义的秘密组织,又称“拜上帝会”。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创始人和领袖,广东花县人。1836年,洪秀全在广州应考时,得到了一个叫梁发的布道人所写的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1843
-
欧阳永叔胡先生墓表 先生讳瑗,字翼之,姓胡氏。其上世为陵州人,后为泰州如皋人。先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古文·与朱元思书 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