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为则相怨,自为则易和”注释、译文和评说
【注释】 简:简慢,马虎。诮(qiào):责备,责骂。谯(qiào):通“诮”。相为:指由儒家的仁义道德思想发展而来的那种相互之间怀着要为别人着想的心理,与“自为”对应。庸:通“佣”,雇工。费家:花费家财。调布:挑选布币。布:货币名称。易:交换。耨(nòu):锄草。熟:精细。耘:锄草。畦(qí)陌:田园中的田埂。云:有,得。心调于用:心适于用,心合于用,指专心一意地工作。自为:各自为自己的利益而精心打算,与“相为”对应。越人:指当时居住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越国人,这里指关系疏远的人。
【译文】 人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对他抚养得马虎,孩子长大了就会埋怨父母;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对父母的供养微薄,父母就会生气并责备他。父母与子女之间是至亲骨肉,可是还会有责备或埋怨的事情发生,这都是由于相互之间怀着要为别人着想的心理,却并不符合人人都是为自己着想的世道人情造成的。雇用雇工来播种耕耘,主人花费家财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挑选布币去换取钱币来付给报酬,这并不是对雇工仁爱,而是认为:这样做,耕地的人就会耕得精,锄草的人就会锄得细。雇工用尽力气快速地耕作,用尽技巧修整田埂,并不是对主人仁爱,而是认为:这样做,饭菜才会丰盛,钱币才容易得到。主人供养雇工有着父母对子女一般的恩泽,而雇工也专心一意地劳作,双方都是怀着为自己利益打算的心思。由此可见,人们办事和给人好处,如果都去为自己的利益而精心打算,那么结果是,即使像越国人那样关系疏远的人也容易和好;如果都讲求仁爱去损害自己的利益而为别人着想,那么到头来即使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也会产生隔阂而相互埋怨。
【评说】 只讲仁爱当然是靠不住的,利益维系着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不过,人除了需要利益之外,还有对亲情、友情、理解和尊重的需求。帮助老弱病残者的人,自己也会产生满足感。人不只是动物,当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利益关系时,人反而不会觉得活着有什么意义。
-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全诗】 《 夜雪 》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翻译】昨夜开始 纷纷扬扬下起大雪,诗人初觉衾枕增寒,又时时听到院子中厚重的积雪 弯折竹子的劈啪声,天明
-
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何处曾经同望月?樱桃树下后堂前。
-
是词写春愁。前阕写“春分天气”的明媚景色,但也以成双的燕子反衬孤眠的鹦鹉春景,成为对比强烈的两个具象,象征主人公的孤独。后阕写闺妇。特写居所周围的春天景色。“薜荔依墙,莓苔满地”的荒芜景象同上片的明丽春景退然不同,这也是使观赏者思旧的契
-
2017年1月,新年的脚步才刚刚迈开,几条爆炸性新闻就占据了《齐鲁晚报》《泰安日报》《泰山晚报》和中华泰山网等媒体的重要位置:“泰安好
-
绍兴八年十一月日,右通直郎枢密院编修官臣胡铨,谨斋沐裁书, 昧死百拜,献于皇帝陛下: 臣谨按:王伦本一狎邪小人 ① ,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 虏,专务诈诞,欺罔天听 ② ,骤得美官,天下之人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名句】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注释与译文]康有为进京向皇帝上书请求变法,受到顽固派的阻挠,愤然离京,写下此句。大意是:手持宝剑长声叹息“不如归去罢”;但宝剑不甘默默无闻,在千山风雨中发出长
-
诗写入直召对后久久不能入睡,表现了受到皇帝礼遇后的激动以及对国事的忧思、对朝政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