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白居易《夜雪》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白居易《夜雪》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全诗】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翻译】昨夜开始 纷纷扬扬下起大雪,诗人初觉衾枕增寒,又时时听到院子中厚重的积雪 弯折竹子的劈啪声,天明前又看到积雪堆积在窗户前,室外分外明亮。 诗句写一夜大雪不断。从感觉、视觉、听觉三方面渲染雪之大、积之 厚、天之冷,使人产生不堪承受的感觉,直觉满纸寒意逼人。 【鉴赏】雪,是大自然美丽的精灵,它以天赋丽质装扮山川,飘洒寰 宇,也是诗人们情有独钟的诗思寄托物。古人咏雪,有“残雪压枝犹有橘, 冻雷惊笋欲抽芽”,有“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有“野云万里无城郭,雨 雪纷纷连大漠”等等。在如此众多的咏雪诗词中,白居易的这首夜雪, 并非光彩夺目,也没有波澜起伏,更没有能让人刻骨铭心,但是这一朵小 花,却也开出了别有一番的韵味,耐人寻味,让人一感其清新淡雅、无尽 韵味。 “已讶衾枕冷”一句开头,细细品来,就会感受到其独到的描写方式。 不写天气,不写环境,仅仅一个字——“冷”,形象地表现了雪即将到来的 感觉,还有一个“讶”字,也暗含了雪的到来。正因为雪的落地无声,所以 通过它的冷来感受才显得更为贴切,朦朦胧胧之中忽然就越发的冷了起 来,原来那是因为下雪了啊! “复见窗户明”,紧接着的就是视觉上的变化,窗户的“明”,亦是为了 写雪的意图,大家都知道,夜已经很深了,可是窗外却分外的明亮,这又说 明了什么呢?那是因为雪下得大,雪积得深,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 了亮光。这又同时说明了雪的到来,并且是夜雪的到来。这是多么生动 又传神啊!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此时已经明知是下雪了,而且是大雪,可 为什么偏偏是夜深才知呢?“折竹声”这样细小轻微的声音在大白天如何 能够听见?在夜深的时候,那折竹声就会显得更加清脆,这一结句以有声 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 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真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 涧)相媲美。 这首诗最令人感觉到不同一般的还是他的创新之处。从触觉、听觉、 视觉、感觉上来透彻地描写夜雪的降临,更以精细的笔触把夜雪的另一种 美描写得栩栩如生。 全诗意境朴素隽美,浑成熨帖,更无假饰之嫌,反有着曲径通幽的效 果,是不可多得的一首写景小诗。
猜你喜欢
  • 《题红叶》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题红叶》是一首古文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这首诗从红叶的自然景象中抒发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写红叶在秋风中飘扬,如同人生的苍凉。诗人意在提醒人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不要荒废青春,因为时光转瞬即逝,只留下无尽的惋惜。这首诗曾被王之涣引用在《登鹳雀楼》中,成为经典佳句,具有深远的影响力。通过诗人的笔墨,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深邃的思考和对岁月的回忆。《题红叶》创作于文化繁荣的唐代,但它的主题和情感却是跨越时代的,仍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 《先秦散文·墨子·鲁问(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墨子·鲁问(节选)》原文鉴赏 鲁君

  •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出处】唐王维《汉江临眺》。 【翻译】 诗人泛舟江上,极目远眺,只见茫茫古 楚之地与浩瀚的三湘相接,汹涌的汉江入荆江又与长江九渠相汇。两句 诗,形肖语工,勾勒出了汉江

  • 韩愈《朝归》全诗赏析

    峨峨进贤冠,耿耿水苍佩。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顾影听其声,赪颜汗渐背。进乏犬鸡效,又不勇自退。坐食取其肥,无堪等聋瞶。长风吹天墟,秋日万里晒。抵暮但昏眠,不成歌慷慨。

  • 《渴望》鉴赏

    作者: 张俊山

  • 古籍名著《墨经》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墨经》是先秦墨家的科学、逻辑学和哲学著作。它是由《墨子》书中“经”(上、下两篇)和“经说”(上、下两篇)4篇组成;又一说,除此4篇外,再加《墨子》书中“大

  • 《夏夜》鉴赏

    作者: 高铁军

  •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什么意思,出自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论语·颜渊》,

  • 《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赏析》

    作为徐州太守的苏轼,记述到雾猪泉祈雪的情景。也是一首次韵好友舒尧文的和诗。祈雪虽为迷信活动,说明作者当时思想的局限性,但也体现了苏轼的忧国忧民思想。

  • 《题画墨梅》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 ① ,湖光寒浸玉横斜 ② 。 似将篆籀纵横笔 ③ ,铁线圈成个个花 ④ 。 【注释】 ①孤山处士:指北宋诗人林逋,他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终身不仕,种梅养鹤,人称“西湖处士”。②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