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蒙鸠为巢”注释、翻译和解说
——荀子·劝学篇
【注释】
①蒙鸠:鸟名,又名鹪鹩(jiao liao),筑巢精巧。②苇苕:苕(tiao), 芦苇的花穗。苇苕, 芦苇的花。
【意译】
南方有一种小鸟,名叫蒙鸠。它用美丽的羽毛筑成一个小小的窝,再用细细的发丝密密地编结起来,然后把蛋产在窝里,出门之前为了安全把自己的窝系在芦苇穗上。还没等蒙鸠飞远,一阵大风吹来,折断了芦苇,也殃及了鸟窝,鸟蛋破碎了,雏鸟也跌死了。鸟窝并不是做得不完善,而是它系托、依靠的事物使它落得如此下场的。
【解说】
荀子有言:“君子生(xi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蒙鸠为巢”这则寓言正是从反面验证了这一点。蒙鸠的小巢不可谓不精美,最终却落了个“卵破子亡”的可悲下场,这责任,实在应归于蒙鸠“不善假于物”,它把栖身之处交给随风倒的芦苇是欠妥的。芦苇轻则轻矣,巧则巧矣,与美丽的小巢也非常相配,但作为蒙鸠巢的承受物,它实在是不胜其力,蒙鸠找错了作为基础的外物。这一教训颇为深刻。
【相关名言】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吴兢
-
功名万里忙如燕①,斯文一脉微如线②,光阴寸隙流如电③,风雪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④?至今寂寞彭泽县⑤。 ①功名万里:《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
-
海水不可解,连江夜为潮。俄然浦屿阔,岸去酒船遥。惜别耐取醉,鸣榔且长谣。天明尔当去,应便有风飘。白鹭洲前月,天明送客回。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痛饮龙邻
-
苕之华 作者: 高海夫 【本书体例】
-
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农书。十卷。魏贾思勰撰。成书于后魏永熙二年至武定二年(533—544年)。 贾思勰,生平不详。出生、长大、终老的所在地为山东益都(今寿光县),北魏至东魏时人。做过高阳(约为今山东桓台东
-
宋词典故·身世两聱牙 【出典】 《文
-
垂白冯唐老,清秋宋玉悲。江喧长少睡,楼迥独移时。多难身何补,无家病不辞。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 作品赏析【鹤注】此亦夔州西阁作,故云江喧楼迥。诗成后,拈垂白二字为题,非专咏垂白也。《汉书·杜周传
-
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但是,年滚着年,月滚着月,他们活下去有数不清的天,也就有数不清的黄昏。我要问:有几个人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 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
-
周末的下午,我带孩子从城里回乡下婆婆家,远远看见屋顶升起一缕炊烟。那时而浅灰时而淡蓝的烟雾,冲出屋顶,飘逸苍穹,绵绵如絮,悠然上升
-
《菊花·多丽咏白菊》咏菊花诗鉴赏 李清照小楼
-
《先秦散文·战国策·江一论北方畏奚恤(楚策一)》原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