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注释】

选自孙子·九地篇。

投:投入。

之:他,指军队,兵卒。

陷:陷入,落入。

亡地:必死之地。指极其危险的地方。死地,同亡地。

【赏析】

战场上,当士兵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时,往往出于生的希望而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化险为夷,绝处逢生,从而改变战场敌我力量对比,促使战争形势向有利于自己的一方转化。所以,孙子说: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意思是:把士卒置于危险的境地,他们就会拼死奋战而得以留存下来;使士卒陷于绝望的境地,他们就会全力以赴而得以保全生命。

孙子认为,只有置身绝地之中,才能激励起士兵敢死之心,调动起所有的聪明才智,无所畏惧,奋力拼搏,取得正常情况下难以想象的成功。这一思想的精粹在于利用物极必反的原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生命潜能,使之迸发出十倍百倍的力量,从而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在定陶大败项梁义军,随后渡过黄河北上,将赵王歇包围在巨鹿城内。

赵王歇身陷重围,急忙派使者向各路义军求援。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赵。宋义率领大军来到安阳,见秦军势头强劲,不敢渡河,屯兵安阳,一连滞留了46天。项羽心里着急,频频催促宋义进军。宋义不但不听,反而下令,不服从命令者,斩首示众。项羽一怒之下,杀了宋义,率军过河。

这个时候,各路义军已经相继赶到巨鹿,但谁也不敢与秦军交锋。

项羽渡过漳水后,下令凿沉所有船只,砸碎所有铁锅,每个士兵只带三日食粮,慷慨赴敌。结果楚军一以当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败秦军,解了巨鹿之围。项羽乘胜追击,击败秦军20万,章邯投降,秦军主力被消灭殆尽。

又如,公元前204年,韩信在井陉一带迎战赵军。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形势极为严峻。韩信审时度势,一面挑选精兵截断敌人后路,一面派军队越过井陉口,到绵蔓水东岸背河水布阵。第二天,两军交战,背水结阵的汉军前有强敌,后有水阻,无路可退,只能拼死一战。全军上下勇猛无比,一鼓作气杀败赵军,大获全胜。

事后,有人问韩信为什么犯兵家大忌,背水结阵。韩信回答说:“兵法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两军对垒,稍有不利,士兵就可能想到逃命。而置之死地以后,兵士们无路可退,便会拼死作战。这就是取胜的原因。”

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一战”,都是把军队投入死地,以此来坚定士兵决战求胜之心,从而上演了古代战争史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经典战例。

猜你喜欢
  • 《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赏析》

    上片写词人刚刚病愈,身体尚瘦损虚弱,夜晚登上望湖楼。“多病休文都瘦损,不堪金带垂腰。”因为梁朝文学家沈约体弱多病,这里词人以休文自比,说自己已衰弱到连垂腰的金带都不堪佩系了。金带是指翰林学士服饰,故此时词人正穿着官服登楼,其腰间佩系着金

  • 王安石《春夜》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春夜王安石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

  • 古文辞类纂《韩退之与孟东野书》全文

    韩退之与孟东野书 与足下别久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于吾也。各以事牵,不可

  • 李纲《病牛》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李纲《病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①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② 【注释】 ①实:充满。箱:通厢,仓廪。②羸(lei 雷)病:瘦弱多

  • 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全诗赏析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 作品赏析著玉鞭一作不著鞭

  • 虽与孩稚语,必尽诚信,端人正士,一见则契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虽与孩稚语,必尽诚信,端人正士,一见则契悦。》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鲁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全文、注释和赏析

    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今天和明天之交发生,在诬蔑和压迫之中滋长,终于在最黑暗里,用我们的同志的鲜血写了第一篇文章。 我们的劳苦大众历来只被最剧烈的压迫和榨取,连识字教育的布施也得不到,惟有默默地身受

  • 岑参《送颜韶(得飞字)》全诗赏析

    迁客犹未老,圣朝今复归。一从襄阳住,几度梨花飞。世事了可见,怜君人亦希相逢贪醉卧,未得作春衣。

  • 《大龙湫记》原文、注释、赏析和鉴赏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馀,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 ① 。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

  • 古代诗文名篇之诗歌·诗经·国风·周南《芣苢》原文、鉴赏和解读

    历史悠久的《诗经》中的《芣苢》是一首充满了深情和思索的古代诗歌名篇。它以芣苢这种常见的野草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诗中情感真挚细腻,通过描写芣苢的成长和凋零,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叹和对爱情短暂的珍惜。这首诗以简洁的句子表达了深邃的心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类爱情的喜怒哀乐,让读者在诗歌中感受到了深度的人生哲理。《芣苢》这篇古代诗歌名篇,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