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诗《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这首诗是写重阳节登高时,邀请朋友刘明府来饮酒叙情之作。
原文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②。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③。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④。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⑤。
注释
①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②汉文:即汉文帝刘恒,本是英明贤主,但也崇信仙道。高台:即望仙台。 ③三晋:春秋末晋被韩、赵、魏三家所分,史称三晋,包括今山西,河南北、中部,河北西南部。云山:指太行山、吕梁山,都走向北,且在望仙台北。二陵:崤山中的二陵,北陵为夏后皋之墓,南陵为文王避风雨地。 ④关门二句:意为神仙之事虚妄荒诞,实不可求。关门令:指老子在世时函谷关关守,名尹喜,即关尹,后不知所终。河上仙翁:即河上公。去不回:意为杳茫难求。 ⑤彭泽宰:陶潜,曾任彭泽令,令即明府,这里借指刘明府。陶然:欢乐。菊花杯:指九月九日饮菊花酒。
赏读
诗题中的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登高赏菊是唐代已有的风俗,望仙台是地点。据太平寰宇记载:望仙台在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西南。刘明府中的“明府”是唐代对县令的尊称。
首联交待地点和时间。地点在汉文帝修筑的望仙台,时间是九日的黎明。颔联写在望仙台看到的景象。三晋的山峰云雾缭绕是南北走向,崤山二陵处在东来的风雨中,意境很开阔。颈联用典,望仙台是文帝为望河上公而筑,河上公赠给文帝的书是老子。当年的守关令尹有谁能识别,那河上仙翁也一去不再返回。诗人就近用典,直接联系望仙台而写。尾联由神话、史实归到题目中的刘明府。意为在附近找寻陶潜般的县宰,快活地痛饮菊酒叙情怀。用彭泽宰贴切地比喻刘明府的身份和品格,又用陶渊明醉酒菊丛暗写请刘明府饮酒叙情之事,表明诗人与刘明府志同道合、意气相投。
这首诗有时间、地点、人物、典故,畅顺严谨,确是一首好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当中月亮的代称,内容包括古诗词中常见的月亮的别称是什么,月亮的别称有什么(古诗中的),古诗词日月的代称。太阴、素娥、嫦娥、玉兔(玉兔东升)、金兔(金兔犹悬魄《南朝.江总诗》)、白兔、顾兔(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唐.李白诗》)、月宫、蟾宫(
-
诗以对举开头,一句写“居人”——送行者,即胡兴安;一句写“客子”——行者,即诗人自己。轼,车前横木,代指车;行转轼,将要回车。维舟,系上船。“居人”将“客子”送到江边,客子登舟,船虽然还系在岸边,但马上就要起航了;“居人”的车夫自然也要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诗是作者谪贬江州司马赴任途中所作。元和十年正月,元稹被召回长安;同年八月,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一来一去,都经过了蓝桥驿。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四合院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四合院的诗句,赞美四合院的诗句,描写四合院的诗句。李宣章《四合院》 一片片土瓦,为远古牵线。将淳朴凝聚,睦邻亲情融合。欢声笑语,在老屋檐缠绵。 虽然低矮,难同现代比肩。但温暖而清新的,泥
-
浅艳侔莺羽,纖条结兔丝。偏凌早春发,应诮众芳迟。
-
王国维《人间词话·“隔”与“不隔”》经典解读 “隔”与“不隔”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已。
-
这是一篇富有深刻意义的寓言短文,又题《疗梅说》,当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作者辞官南归杭州之后。本文围绕着梅表现了三种主要人物形象,即文人画士、鬻梅者和作者自我。
-
小马哥:
-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诗言兵后荒凉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