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出猎》全诗原文、鉴赏和赏析
楚王云梦泽,汉帝长杨宫①。
岂若因农暇,阅武出轘嵩②。
三驱陈锐卒,七萃列材雄③。
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
琱戈夏服箭,羽骑绿沈弓④
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
长烟晦落景,灌木振严风⑤。
所为除民瘼,非是悦林丛。
[注释]
①云梦泽: 在今湖北、湖南交界地区长江两岸的大沼泽,先秦时为楚国的疆域,左传 多记载楚王在云梦泽游猎的事迹。长杨宫:故址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本秦旧宫,汉时修复。汉成帝时曾向各地收集各种野兽输入长杨宫,备帝王射猎。见杨雄 长杨赋。
②轘嵩:轘辕山和嵩山,都在今河南境内。
③三驱: 语出 易·比卦“王用三驱,失前禽”。古代帝王或贵族围猎时,用士兵三面燃火擂鼓,从丛林沟壑中驱赶禽兽出来,以备射杀。七萃: 语出 穆天子传。后世借指精锐的部队。
④夏服: 箭名。司马相如子虚赋: “右夏服之劲箭。”羽骑: 羽林军中的骑兵,和上文琱戈都指帝王的禁卫。绿沈: 浓绿色。
⑤落景: 落日的光辉。严风: 冬天的烈风。梁元帝 纂要: “冬曰玄英,……风曰寒风、劲风、严风。”
[赏析]
人类本是从渔猎社会进入农业社会的,进入农业社会后,除少数人仍以打猎作为谋生手段外,对大多数人来说,已转变为一种娱乐的方式,这是世界的通例。在我国古代,打猎还赋有一种特别的涵义,如礼记·王制说“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 (畋)”,据说这是夏代的制度。到周代,所谓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季都要打一次猎。原因是某些祭祀规定必须以野兽作祭品,所以是神圣的活动。另一种说法,是打猎为训练武备的手段。而对帝王纵情游猎,历来都是抨击的。唐太宗这首诗即为强调后者,并增加了一个为民除害的内容,因为古代人少地广,凶猛的野兽确实危害人类安全。就下面诗意分析,即能见出诗人的用意。
“楚王”四句,写自己的出猎不同于楚怀王、楚灵王等的在云梦泽,汉武帝、汉成帝等的在长杨宫,而是乘着人民秋收后农事空隙,到轘辕山和嵩山来检阅武备。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其时太宗当自洛阳至轘嵩。
“三驱”二句承前“阅武”,刻画参与围猎的士兵精锐勇壮。古代围猎,先设定大围场,大量士兵由三面合围,把禽兽驱至围场中心。留下一面纵野兽巡生,即所谓 “网开一面” 的意思。
“寒野”二句承前“农暇”,写冬日围场景色。清晨,寒冷的旷野霜氛满眼,一片银白,不久围猎燃起的野烧,却照耀得遍地通红。
“琱戈”二句,写随从帝王的仪卫和羽林军装备精良,气概威武雄壮。
“怖兽”二句,写围猎场景。受惊吓的野兽奔窜逃亡,寻找隐身之处; 禽鸟在蔚蓝的空中杂乱飞翔。写出了围场之大,禽兽无所逃藏的景况。
“长烟”二句,写围猎结束。野烧熄灭后的烟雾,遮暗了西下的太阳光辉,旷野中的灌木,被冬季凛冽的寒风刮得摇摆起伏。“振”字一本作 “偃”,意为树木被风刮得倒伏,亦可通。
结尾二句阐明自己出猎是为民除害,并非喜爱在旷野丛林中走马驰逐。“除民瘼”除消灭害兽外,更主要的有检阅武备,以便平定四方,使人民安居乐业的意思。
诗从古代帝王沈湎畋猎写起,陆续铺叙出猎的地点,参与围猎士兵的精悍,在写围场周围的环境中点明出猎的时间,围场核心参与射猎的侍卫装备精良。接着写鸟骇兽惊的场面,以傍晚时的围场景色暗示围猎结束。最后申明自己出猎的意图。全诗气魄宏大,结构谨严,以精炼的诗句表现深广的内涵。这些本是汉代讽谏臣僚 子虚、上林、羽猎等大赋劝戒帝王的内容,却出自帝王自己笔下。见大唐太宗所以能建立宏大功业,其思想、其文事武备,确有超过前代帝王之处。
-
孟夏清和月,东都闲散官。体中无病痛,眼下未饥寒。世事闻常闷,交游见即欢。杯觞留客切,妓乐取人宽。雪鬓随身老,云心着处安。此中殊有味,试说向君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部编小学一年级古诗词,内容包括一年级古诗大全70首,2017年一年级部编语文中的古诗词,一年级所有古诗。人教版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共六首)《画》 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唐•李白床前明月光
-
苏轼 壬戌之秋 (1) ,七月既望 (2) ,苏子 (3) 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4) ,诵明月之诗 (5) ,歌窈窕之章 (6) 。少焉 (7)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
-
【5310】茶道九章(吴远之著,北京:中国书店,13 5印张,2015年10月第1版,58元)△缘起、开宗明义、茶道宗师、茶韵四要(茶有大益、水之
-
【原题】:朗上人见访复谒不遇留刺而还有诗见谢依韵和答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体会,内容包括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认识,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关于古诗教学的几点建议。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重要作用。
-
【出典】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释义】 春秋时,楚子曾向周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由于鼎是国家的象征,所以“问鼎”就含
-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释】 1.衡阳雁:谓南归之
-
这是一首抒情小诗。“遣兴”即抒发情怀。韩愈是唐代大儒,一向积极用世,但此诗却写得颇具超世之姿,有道家之风。 诗的前两句“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 ,写自己一生只爱酒,酒给了自已欢乐,酒是知已。断送,当“陪送”讲,酒一生陪着自
-
有美之而莫敢辞,有非之而莫敢隐。|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有美之而莫敢辞,有非之而莫敢隐。》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