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题木兰庙》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木兰庙在黄州黄冈县(今湖北县名)西之木兰山上。因传说中有木兰为黄州人一说,黄州人当然以此引为骄傲,特为之立庙。诗人曾于唐武宗会昌二年至四年(842—844)作黄州刺史,这首七绝当作于此期间。
诗的首句用“弯弓征战作男儿”七个字,便概括了木兰女扮男装、横戈跃马、征战沙场这一家喻户晓的故事。如果这首诗仅仅只渲染木兰这个人物的传奇性,那会显得平淡无奇,且短幅也无法与长篇的民间叙事诗木兰诗和唐韦元甫的五古木兰歌相匹敌;如果仅仅从正面去颂扬木兰的英雄业绩,也无法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诗人构思的新颖独特之处,正在于他把重点放在展现木兰矛盾、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上。
这首诗对内心活动的描写可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女儿身而不得不“作男儿”的矛盾。爱美,本是少女的天性,“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是她闺阁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沙场上,她必须身披铠甲,而且必须时时处处小心谨慎,提防泄漏“木兰是女郎”的秘密。因此,诗的第二句写她只有在梦中才有可能和姐妹们一起画眉,还她少女的本来面目。现实生活中的这种矛盾,一方面反映出她“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木兰歌),实有万万不得已之情,另方面又充分表现出她替父从军的自我牺牲精神。第二个层次为诗的三、四句,作者进一步突出她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一个听惯“爷娘唤女声”的少女,远离双亲,来到北国边关,“几度思归”原是极自然的事。但理智告诉她:狼烟未静,边烽未熄,正所谓“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下面的“还把酒”与“祝明妃”相关联。“还”为“还又”之意,带转折意味。拂云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颜卓尔盟境内,有王昭君(明妃)青冢。木兰面对历史遗迹,追想起古代一位不朽的女性——王昭君,为国境安宁,自请和番,远离故土,下嫁单于。她那为国纾难的精神不是值得自己崇敬么?“把酒”“祝明妃”的庄严举动既表内心的崇敬之情,又体现出木兰在爱国与思家这一对矛盾中深感有主次之分、重轻之别。这位女英雄的精神境界最终在内心矛盾的解决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全诗或者采取实写与虚写(梦境)相结合的方法,或以历史人物加以烘托,逐层转深,使木兰的形象更显丰满。
晚唐藩镇割据,边患频仍,作者对女英雄崇高爱国精神的颂扬是和他那匡时济危的政治理想息息相通的。
-
古文·刺世嫉邪赋 赵壹伊五帝之不同礼(1),三
-
乱石泻溪流,跳波溅如雪。往来川上人,朝暮愁滩阔。更待浮云散,孤舟弄明月。
-
《谓予不信,有如皎日。》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茕茕孤形影 ② ,悄悄独游心。 以此从王事 ③ ,常与子同衾。 别离三河间 ④ ,征战二庭深 ⑤ 。 胡天夜雨霜,胡雁晨南翔。 节物感离居 ⑥ ,同衾违故乡。 南归日将远,北方尚蓬飘 ⑦ 。 盖秋七月
-
《夜莺颂》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诗人济慈(1795—1821)的抒情诗。1818年底,济慈与芬妮·勃罗恩热恋,这是诗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此时诗人已患严重肺病,常感到死亡的威胁。翌年,一个美丽的春晨,
-
谋篇第十题解《太平御览》卷四百六十二引用本篇时,称本篇为《谋虑》。“谋”是计谋、谋略的意思。本篇与《权篇》也是姊妹篇,人们常常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元宵节诗词灯谜100条,内容包括元宵节古诗灯谜,关于元宵节的灯谜,诗词,对联,元宵节的诗词、对联、灯谜。高台对映月分明 (打字一) 谜底:昙2、层云隐去月当头 (打字一) 谜底:屑3、家家迎元宵 (学校用语) 谜底:第二节4、白糖梅子真稀奇
-
【原题】:家帝有庙其巫每岁旦必鸣角作法以觞其神邻里闻角声则知其将晓矣
-
圣代务平典,輶轩推上才。迢遥溟海际,旷望沧波开。四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巨鳌不可钓,高浪何崔嵬。湛湛朝百谷,茫茫连九垓。挹流纳广大,观异增迟回。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迹非想像到,心以精灵猜。远色带孤
-
【原题】:未至鼎州道旁有甘泉既酌泉过松竹百步投宿小寺翌日又酌泉登舆松竹间兰香甚盛感而赋之时自移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