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赏析》

  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著名。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第一首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本诗的特点是熔写景写人于一炉。全诗写景,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面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其次运用映衬和拟人手法。如果说庭院的美是人工创造的美,那么环境的美是天然施设的美。两者互相映衬,组成了一幅内与外、人造与天然美结合的完美的境界。特别是后面一联,把山水拟人化,青山为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居然闯门而入,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主人爱美的情趣,因而成了传诵的名句。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过去人讲王安石此二诗,只注意其第一首,其实第二首亦有佳处。第二首的佳处,乃在作者眼耳自身的通体感受,都被浓缩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写虽片刻间景象,却见出作者体物之心细如毫发。“桑条索漠”犹王维渭川田家所谓的“蚕眠桑叶稀”i指桑叶少而显得冷落无生气,属枯寂之静态,“柳花繁”者,犹晏殊踏莎行所谓的“春风不解禁杨花,乱扑行人面”,属缤纷之动态:此一句诉诸视觉。“风敛余香暗度垣”乃写嗅觉而兼及触觉,不但花香入鼻,连微风送爽也写出来了。第三句写午梦初醒未醒时偶然听到鸟啼,则在写听觉时兼涉愈觉。最后一句点明身在何处,却从反面说开去。这末一句不仅写出作者同杨德逢彼此不拘形迹,而且连宾至如归的情意也和盘托出,真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了。

  总之,此二诗前一首于着力处见功夫,后一首却于平淡处见火候。必两首连读,始能察作者谋篇之妙。只选一首,似不无遗珠之憾。

猜你喜欢
  • 刘禹锡《题王郎中宣义里新居》全诗赏析

    爱君新买街西宅,客到如游鄠杜间。雨后退朝贪种树,申时出省趁看山。门前巷陌三条近,墙内池亭万境闲。见拟移居作邻里,不论时节请开关。

  • 古诗词蝉注音版(蝉的注音和解释)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蝉注音版,内容包括蝉的注音和解释,蝉虞世南读音,蝉唐虞世南读音。《蝉》拼音版注音: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醉桃源・阮郎归赏析》

    这首词咏柳。作者因古来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遂将柳拟人化,借柳以咏离情。上片写驿道旁、长亭边的柳。这是人们祖道饯别之地,这里的柳年年岁岁为人送行,年年岁岁迎送春天,成了离情别绪的象征物。下片转写西湖烟柳。这里的柳也年年迎送春天,时时注目于

  • 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晓妆初罢眼初瞤,小玉惊入踏破裙.手把红笺书一纸,上头名字有郎君

    “晓妆初罢眼初瞤,小玉惊入踏破裙。手把红笺书一纸,上头名字有郎君”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晓妆初罢眼初瞤,小玉惊入踏破裙。手把红笺书一纸,上头名字有郎君”是关于描写“人物摹写·人物举止”类的

  • 表达对孩子希望的古诗词(对子女寄托希望的诗句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表达对孩子希望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对子女寄托希望”的诗句,古诗词中表达父母对孩子祝福、期望的句子,表达对孩子希望的诗句。1. 《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 《洗儿诗》宋代苏轼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

  • 叶茵《山行》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叶茵《山行》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① 【注释】 ①白鸟:泛指鸥鹭之类长着白羽的鸟。 【译文】 我在山间踽踽而行,眼前是一派陌生的风景。青山不知我的名字,

  • 《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乌鹊向南飞,但见孤鸿影。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题解

  • 何应龙《客怀》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何应龙《客怀》 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到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译文】 游子的情怀,处处都怅触于秋。秋天一到,梧桐萧瑟,就激起满腹的离愁。想起亲朋故旧都没有音信,抬头望去,只见大

  • 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齐安郡后池,是黄州府署后边的一片池塘,环境清幽,景色如画。杜牧刺史任上公事闲暇之余,常来这里漫步,或在池中荡舟,有时还在池中饮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