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庞参军赏析》
在此诗正文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好意的感谢,并且表明自己不愿意出仕的心愿。全诗十六句,可以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前八句,追忆与庞参军真挚深厚的友情。“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两句,说明两人不是旧交,而是新知。这从序文的“自尔邻曲,冬春再交”中可以看出。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引谚云:“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意思是说,如果人不相知,从初交至白头,还会像刚认识一样,没有友情。如果人各相知,即使是偶然乘车在道上相遇,也会像老朋友那样并车而谈,以至两车的车盖相切、倾斜,久久不忍分手。以下六句,追忆旧游。“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是总述。“赏我趣”当然是谦虚的说法,反过来说,也是陶渊明所处的林园环境的情趣,陶渊明独立的人格力量、高雅的生活方式,吸引、感染了包括庞参军在内的客人,因此使他们经常造访,时时登门,终于成为“相知”。下面四句,从两个方面来谈“趣”,实际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两人交游的内容和感情的基础。一是谈圣之趣,“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说明谈话内容的格调、境界之高,不是一般碌碌之辈汲汲于名利的庸俗之谈所能企及的。二是饮酒之趣,“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若能以酒助谈,则兴致更高,说明了交遇方式的高雅、闲适,感情交流的自然、融洽。当然,这也是“陶渊明式”的生活情趣和交友方式。
“我实幽居士”以下八句是第二层,抒发依依惜别的情怀。正因为相交深、知遇厚,所以一旦分离,就无法扯断联络感情的纽带。诗人自己是立志归隐之人,没有俗务缠身,不会因公事鞅掌,东西奔走;而朋友却要远离自己而去,从此天各一方,因此希望别后能常通音问,以释遥念。“物新人惟旧”,语见尚书:“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意思是:器物求新,而朋友间当以旧谊为重。但即使感情相通,不惧相隔万里,也终究无法改变天各一方、江山阻隔的现实,不复能时时谈笑宴饮。只能希望你在远方自己保重身体,以后相会,还不知在何年何夕呢?这一层诗人抒发的感情十分细腻丰富:分手在即,不免感伤、怅惘;感伤之余,又要嘱咐常通音信,叮咛保重身体,对分手后的“情通万里”,来年的重新相会寄托了希望。显得十分朴实、深沉。
这是一首送别诗,又是一首表达真挚友情的抒情诗,反映了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侧面。同陶诗的其他篇什一样,这首诗也以它的真情真意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读者。按理说,送别诗完全可以写得愁肠百结,缠绵绯恻,令人不忍卒读,但这首诗却以明白如话的诗句,举重若轻,朴实无华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真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它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正是这种“天然”、“真淳”造成的。
-
1 马国哲坐在那里,一边笨手笨脚地往经棒上缠着经绳,一边心神不属地看着站在用棍棒扎起来的架子旁,双手麻利地织着稻草苫子的妻子李春
-
作品:《隋书》 简介《隋书》,唐魏徵等撰。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
-
山秀芙蓉,溪明罨画。真游洞穴沧波下。临风慨想斩蛟灵,长桥千载犹横跨。解佩投簪,求田问舍。黄鸡白酒渔樵社。元龙非复少时豪,耳根洗尽功名话。 作品赏析【注释】: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初到宜兴时,词中抒发了作者致
-
《先秦散文·庄子·列御寇(节选)》原文鉴赏 宋
-
顾命第二十四顾命第二十四 【原文】 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1424]。甲子,王乃洮
-
伊水溅溅相背流,朱栏画阁几人游。漆灯夜照真无数,蜡炬晨炊竟未休。顾我有怀同大梦,期君不至更沈忧。西园碧树今谁主,与近高窗卧听秋。
-
自从读小学《地理》课本的时候起,我就自惭我的家乡没有明山秀水了,只有丘陵地带的末梢的样子,所以我身上怎么也生不出乡情来。直到今年盛
-
古院枫篁里,寥寥隔市喧。仙禽发异响,惊起老僧禅。
-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有个楚国人去郑国卖珍珠,他用木兰树作了个盒子
-
莼菜又叫马蹄草、水莲叶、水葵,是一种叶子为椭圆形,比铜钱略大的类似小荷叶的水生菜,多生长在西湖、太湖一带,每年清明至霜降时节大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