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买椟还珠》全文和鉴赏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有个楚国人去郑国卖珍珠,他用木兰树作了个盒子(柜gui匣子),又用桂椒等香料熏过,盒子外面装饰着珠玉美石(玫瑰是一种红色美石),边缘连缀着翡翠(辑,连缀)。郑国人看到这盒子很漂亮,就买下了它,却把盒子里的珍珠退还给了楚国人。有名的成语“买椟(du匣子)还珠”就是由这则寓言浓缩而成的。
这则寓言的讽刺对象是谁?是卖(鬻yu卖)珠的?还是买椟的?人们历来有不同的看法。
寓意包含在寓体之中,寓体的二重性决定了寓意的二重性特征。这则故事同时写了卖方与买方。从卖方说,卖掉珍珠是他的目的,装饰珠盒只是手段;但是,由于珠盒被装饰得异常华美富丽,相形之下,珍珠反而显得不那么突出,结果,使买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珠盒上去了,盒子卖了,珍珠却卖不出去。所以,韩非子讽刺说:“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这就告诉我们,做事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根本目的,手段背离了目的,主次发生了颠倒,就会事与愿违。
从买方说,他本是来买珠的,但由于珠盒眩惑了他的眼睛,竟然把盒子的价值看得比珍珠还贵重,做出了买椟还珠的蠢事。有些人对于事物,只看重形式,却忽视内容;对于人,只看重言词。却忽视实际;对于文章,只看重辞藻,却忘记义理。如此等等,都是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的现象,不都是和那郑国人一样吗?
商品交易是发生于买卖之间的经济活动,既然买卖双方都背离了自己原来的目的,所以,这则寓言就象一把两面有刃的尖刀,有着双重讽刺作用。韩非子在他的著作中,就是这样运用的,他既从楚人鬻珠的角度,批评“以文害用”的言辞;又以买椟还珠为喻,批评“览其文而忘有用”的当时的君王。后代在运用这则寓言时,则往往各有取舍。
今天,从价值论的角度,我们还可以在这则寓言中获得新的启示。马克思说过,价值产生于人的需要,“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对人有用,是物的实用(经济)价值;使人愉快,是物的审美(精神)价值。商品是要讲究装潢的,但装潢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商品外表的美感而引起人们对商品内容的注意,以实现流通交换的目的。在这里,审美价值是为经济价值服务的,这也是商品和一般艺术品的区别。看来,我国古人不但早已懂得装潢的重要,而且还懂得装潢中的辩证法,懂得必须实现审美效应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对楚人鬻珠的嘲讽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
这则寓言对材料处理得很有特色。作者着力写楚人如何装饰盒子,对郑人只写了一句,但由于相互映衬,两个人物的特点都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光武弃冯衍光武弃冯衍 【原文】 汉室中兴,固皆光武之功。然更始既即天子位,光武受其爵秩,北面为臣矣,及平王郎、定河北,诏令罢兵
-
邝露洞庭酒楼落日洞庭霞,霞边卖酒家。晚虹桥外市,秋水月中槎。江白鱼吹浪,滩黄雁踏沙。相将楚渔父,招手入芦花。作者简介邝露(1604—
-
上片是叙述梦中的景象和他同朋友方信孺的胸襟抱负;但是,作者对于南宋小朝廷那种求和屈辱的政策之不满,已洋溢在纸墨之上,语气在含蓄之中闪烁着尖刻的讽刺。南宋时,宝钗楼和铜雀台都落入金人手中,刘克庄和方信孺都没有到过。但刘克庄故意举出这两个地
-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风光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典型的旅游诗,作于诗人宦游途中,写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诗中热情赞颂了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并巧妙抒写了思乡之情。 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稚JII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
-
【名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语出战国屈原《离骚》。雄鹰不和燕雀同群,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比喻忠贞之士不与世俗之徒同流合污。鸷鸟:指鹰隼之类的猛禽。
-
杜甫《凤凰台》 杜甫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 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 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
-
注解: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年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成市泊于镇温泉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
-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作品赏析齐梁体。写少年。注:1:蝴蝶舞,宋蜀本作蝴蝶飞。2: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龟甲,饰物也。醉眼缬,醉缬,见前注。3:东
-
燕居笔记 明万历大盛堂李澄源刊何大抡编集本《燕居笔记》扉页书影 摘趒轩刊冯梦龙编集本《燕居笔记》正文书影 明代文言短篇传奇小说选集。二十二卷。题“明叟冯犹龙增编,书林余公仁批补”。冯犹龙即冯梦龙,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