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怕 一作:恨) (无归路 一作:迷归路)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 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而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羡慕"画檐蛛网"?即使能象"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己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猜你喜欢
  • 《扬子云赵充国颂》全文赏析

    扬子云赵充国颂 明灵惟宣,戎有先零,先零猖狂,侵汉西疆。汉命虎臣,惟后将军,整我

  • 国学名句“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己之过”出处和解释

    【名句】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己之过 语出宋代杨万里《庸言》。看到了别人的过失,也就得知了自己的过失;听到了别人的过失,也就得知了自己的过失。说明要善于反躬自省,从别人的过失中总结经验教训。

  •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注释】 选自《管子·形势》。 辞:推辞,拒绝。 【赏析】 管子的《形势》篇从事物外部现象着手,论述事物发展的规律,在论及国家的为政之道和学习时,他说: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 刘孝威《帆渡吉阳洲诗》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刘孝威帆渡吉阳洲诗江风凌晚急,钲鼓候晨催。幸息榜人唱,聊望高帆开。联村倐忽尽,循汀俄顷回。疑是傍洲退,似觉前山来。将与图南竞,谁云

  • 张谓《早梅》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早梅》咏梅花诗鉴赏 张谓一树寒梅白玉

  • 《江上赏析》

    此诗描写了深秋时节,江上白波涌起,而烟雨飘飘,天色阴暗,江上顿时给人沉沉的感觉。那滚滚的江水挟着深秋的寒气,风寒水冷,吴楚一带,秋意盎然。而两岸山峦经秋意的感染,树叶也被秋霜染成金黄,那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起,零落在秋山之坡,飘忽在秋水之上

  • 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词语有哪些(找高中诗词鉴赏答题中常用的词语,)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词语有哪些,内容包括古诗词鉴赏一般用的比较多的词`,寻找鉴赏古诗词的常用的词语.,找高中诗词鉴赏答题中常用的词语,。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卷必考内容。考生如果不知道答题的“行话”,往往会出现答题不准确甚至偏题的现象。下面介绍一些答题“行话”供大家参考。 1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诗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琵琶声渐渐停歇,平静中却 别有一种幽愁暗恨,这真是此时无声胜 有声

  • 杜甫《奉赠严八阁老》全诗赏析

    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客礼容疏放,官曹可接联。新诗句句好,应任老夫传。 作品赏析【鹤注】考《旧史》:严武迁给事中,在收长安之前,此诗在至德二载作,是年公亦为拾遗。蔡曰:《

  • 欧阳修《酬圣俞朔风见寄》全诗鉴赏

    因君朔风句,令我苦寒吟。离别时未几,峥嵘岁再阴。惊飚击旷野,余响入空林。客路行役远,马蹄冰雪深。瞻言洛中旧,期我高阳吟。故馆哭知己,新年伤客心。相逢岂能饮,惟有涕沾襟。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